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简称它基金)监事孙海阳介绍,我国已经有比较全面的养狗管理规定,每个城市基本都出台了相应的养犬管理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养犬人士仍不能按照城市规定文明养犬,犬只散养、不拴绳遛犬普遍存在。
“希望社会能够理性看待不文明养犬行为导致的人与人纠纷。城市的动物问题说白了都是人的问题,用毒杀狗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永远无法真正解决,而且会助长社会的暴戾之气。”孙海阳说。
异烟肼是世卫列出的可疑致癌物
处方药异烟肼是否真如网文所说“对人体有益无害”?答案是否定的。
公开的科普资料显示,异烟肼为无色结晶,或白色至类白色的结晶性,发明于1952年,主要用于各型结核病治疗。在接近50年的使用历史中,虽然有的病人所感染的结核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但绝大多数医生仍认为它是治疗结核病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药。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异烟肼被列为3类致癌物(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即可疑对人致癌)。
治疗量的异烟肼不良反应少,毒性小,但也可能导致有头痛、眩晕等轻微反应。大剂量异烟肼会损害人体的肝脏,也可能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也有机率造成过敏反应。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王月丹告诉澎湃新闻,异烟肼并非对人体完全无害,万一投放给犬只的毒饵被儿童或者他人误食,可能会出现过敏,肝损伤,胃肠症状,神经系统损伤等安全风险,如果大量食用则可能会中毒,必须进行抢救。
律师:加害动物者涉嫌违法犯罪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张新庆分析认为,由于部分宠物犬的不文明行为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保障居住环境的安全,一些居民想到了用异烟肼这种廉价药物来杀死那些流浪的宠物犬的做法,这种义愤填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
张新庆说,文明养犬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素养,不文明养犬行为既要受到社会谴责,更要所在街道社区乃至地方政府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但不应允许意撒播含有异烟肼饵料的激进清除办法。
张新庆认为,加大对不守法养犬人士的处罚,才是解决无绳犬、流浪犬等问题的关键。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犬只项目经理姚越向澎湃新闻表示,宠物犬作为私人财产的一部分,应当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故意毒害犬只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并且有可能威胁其他动物和人类的生命。
姚越介绍,从全球经验来看,简单扑杀、毒杀犬只的行为对流浪犬只的控制并不奏效。因为原有的流浪犬一旦被移除,别的地区的流浪犬会移动到这里来填补空缺。由于犬只总数减少,资源变得相对充足,还会有新的幼犬出生长大。
另外,大规模不加区分地毒杀犬只,会破坏已经形成的狂犬病免疫屏障,可能影响狂犬病的防疫工作,后果十分严重。
姚越说,对犬只进行大规模免疫是狂犬病防治最有效的方式,并且犬只种群中70%的个体进行免疫,至少要持续3-5年才可以形成免疫屏障。已免疫的犬只被狂犬病患病犬咬伤之后,不会患上狂犬病,自然也不会再去传染别的犬只。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认为,遛狗不拴绳,不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的行为容易造成他人损害,引发人身侵权甚至治安违法案件。但另一方面,采用虐杀、毒杀动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悖公德和法律。我国对普通动物的伤害以财物价值来衡量,如果被害动物价值不高,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如果被害动物的市场价格达到一定程度,加害动物者则涉嫌治安违法甚至故意毁坏财物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