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演奈津子的松岛菜菜子表示,身为已婚职业妇女,她除了要投入工作,还不时要担心小孩的各种突发状况,其中辛苦只有实际经历过的人才会了解,她在演出时也会加入一些自己的经验。
与男性就业者各年龄段都较为稳定的就业率不同,日本女性在25-30岁的生育年龄期间,就业率存在明显下降。为了生孩子而丢了饭碗,是许多日本职业女性很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许多人认为,与其葬送自己蒸蒸日上的职业道路,不如把“生子”这颗定时炸弹扼杀在摇篮中,后患无忧。

日本1975-2004年男女不同年龄就业率的变化/《日本的女性与男性——男女平等统计》
当然,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情,日本厚生劳动省2004年进行的《少子化相关的意向调查研究》显示,独身男性对于生子的意向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沉重的经济负担;而独身女性则有56.3%的人把“对高龄生产存在担忧”放在了首位。
这几年,日本经济形式总体下滑,更多的女性为了维持家庭开销加入到职业女性的大军中来。好不容易在职场上实现“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的价值,想要说服她们为结婚生子而放弃这一切,恐怕没那么简单。
但不管会不会在职场上驰骋,日本女性至少都接受过优质的教育。2016年,79%以上的日本女性接受过高中及以上的教育。
世界银行的一份人口调查研究表明,女性受教育年限越长,总生育率越低。类似的证据在中国也能找到。
在1970年到1980年的十年间,由于建国后初等教育迅速普及,20岁女性平均教育年限由4.36年提升至7.22年,总生育率随之由5.93大幅下降至2.29。而在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20岁女性平均教育年限仅仅提升了0.06年,总生育率几乎未变。而在这两个十年间,中国GDP的增长步伐并未改变。
受到良好教育的女性拥有更多的知识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照看她们的下一代,提高下一代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受到更高教育的女性也将更多地参与到工作和其他公共事务中,从而大幅削减生育和照看孩童的时间。
这些因素使日本一步步陷进了少子化的泥潭,这是历史进程的偶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无可奈何的日本政府
从1990年开始,日本的劳动人口就进入下降区间,经济增长率随之下降。婴儿潮时期的老人们陆续退休,日本还即将面临越来越重的养老金和医疗服务负担。
与此同时,日本的年轻人因为经济环境恶化,收入下降、工作不稳定,生育欲望也越来越低。
若日本政府再不出手,少子化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经济环境也只会越来越糟。
面对着同样困扰的欧美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吸纳移民。这
也在日本政府的考虑范围内,但日本国民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