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星光岛屿:“红花绿毛的,很符合乡村的审美。”
@i_Nei:“画得挺用心的,可惜好心办坏事了。”
@浅紫色的养鱼瓶:“这样的修复还不如不修,历史感被花哨的色彩毁了。”
@AdrianSama:“前人花多少心血刻出来的艺术,被这些人搞成这样,除了痛心真不知道还能怎么表达。”
@木梧桐花:“讲道理,90年代的事了,那个年代和现在的意识相差有多大,搁那个时候,指不定多少人还觉得是好事呢!”
专家:民间对文物的保护、修复的认识逐渐提升
针对此事,中新网记者致电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佛教考古研究所所长雷玉华,她从另一个方面对这件事进行了解读。
雷玉华表示,几千年以来,老百姓将为佛像镀金、穿衣等行为视作对神明的感谢,这是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的思维。在没有建立文物保护点之前当地老百姓一旦自己有了一些能力,他就可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修复。这种修复的行为在民间是一直存在的。
雷玉华指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保护观念逐步提升,技术和意识也在提高。用现在的意识去指责过去的观念和行为,是不公平的。
雷玉华表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尤其是野外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的认识是逐渐提升的。网上曝光这些事情的一些文物爱好者,他们有着科学的文物保护意识,他们实际上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说他们没有从中国民间的现实原委和角度去考虑。
如此修复,你怎么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