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盗刷损失可获赔付,但有上限
舆论质疑的焦点,还集中在有关方面为盗刷制定的赔付门槛——挂失前72小时的盗刷损失可获得赔付,每人每年赔付上限为3万元。
银联对记者表示,“小额双免”服务拥有“五重安全保障”:第一,金融芯片卡具有高安全性;第二,特定商户经过严格筛选;第三,交易额度风险可控;第四,交易数据配备智能风控技术;第五,损失交易有补偿保障。
“我不明白‘认卡不认人’的安全逻辑在哪里,为什么不敢做出‘被盗刷多少就赔多少’的承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支付行业安全技术人员认为,用户目前对手机和银行卡丢失的敏感性不同,并且手机有开机密码、锁屏密码、支付密码、指纹认证、人脸识别等多重安全保障,银联的此番表态有“避重就轻”的嫌疑。
根据银联在2017年认证企业年会上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金融IC卡累计发行量达35.35亿张。究竟每个用户名下有几张银行卡?每人每年最高赔付3万元的标准又是如何得出的?这些问题目前都无从得知。
对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赔付机制后,记者发现,这两项广为消费者所使用的支付手段都没有对每人每年赔付金额设置上限,也没有设置“挂失前72小时内损失可赔”的障碍。
“持卡人没有理由为‘默认开通’的风险埋单。”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吴韬认为,如用户对盗刷无过错,那么因为盗刷所造成的损失应由银联和银行无条件承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