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女儿估分627分。但6月25日高考成绩出炉时,女儿只考了335分。
无独有偶,在实名举报的网帖中,家住洛阳的杨梦之(化名)估分500多分,查询成绩230分;商丘卢女士的女儿估分500多分,查询成绩243分;家住信阳的李闻天(化名)估分500多分,查询成绩261分……
据苏先生介绍,4名放榜成绩与考后估分相差悬殊的考生中,三人通过各自的私人关系或者正规维权途径,看到了自己的答题卡。他们均称,被认定为高考成绩的答题卡,与他们在考场上填写的答题卡不同。
高考成绩放榜后,苏先生最先在自己的博客上曝出自己的维权经历。随后,其他3名考生的家人与之联系。4名本不相识的家长因为孩子的类似经历相识,开始网络发帖实名举报。
在了解了其余三个人的遭遇后,7月22日,苏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布了一篇万字长文,详述4人的遭遇。8月5日,有自媒体平台与他取得联系,征得他同意后,将这篇万字长文编成精简版,并发在微信公号“波动财经”上。
考生:答题卡上的作文不是我写的
8月6日下午,苏先生向新京报记者展示了盖有女儿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成绩单。成绩单显示,高二下学期以来,苏先生的女儿在该校阶段考试中排名年级前300名。
苏先生说,作为郑州知名高中,“进入郑州一中,就等于半只脚迈进了重点大学的门。考出这样的成绩,不光我们感觉诧异,老师都不敢相信。”
一名在郑州为苏先生女儿陪读的亲友告诉新京报记者,她在电话里向女孩的班主任报告了高考成绩,听到她的分数后“(老师)吃惊得手机都掉了”。
苏先生介绍,6月26日,他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看到了女儿名下的语文答题卡和部分作文片段,并拍下照片发给女儿。“(女儿说)考号中的1、2、3、5几个数字不是她写的。”
女儿还告诉他,高考时,自己写的作文题目是《不负时光,不负年少-致2035的你们》。但他在河南省招办查到的语文答题卡上,女儿的作文题目变成了《富强中国,不负年少》。
“我现在就建议相关部门调查我女儿的作文在谁名下,在谁名下谁就有问题。”苏先生说,他已经让女儿默写了当时作文的内容,并提交给调查此事的机关。“一方面鉴定笔迹,一方面查我女儿作文的去向。”
苏先生提供给新京报记者的一段通话录音中,一名河南省纪委监委驻河南省教育厅纪监组的工作人员称,已委托公安部门对其女儿的笔迹进行鉴定。
答题卡存多处修改痕迹,同一场考试笔迹不一
8月6日晚,来自商丘永城的卢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出示了4份写有女儿名字的试卷照片。照片中,不仅姓名、考生号上留有修改痕迹,答题卡第一页右上方的条形码也不一致,4张答题卡上的二维码呈现出3种不同图案。
为此,新京报记者咨询了多名有高考阅卷经验的高中教师。他们均称,“同一个考生的二维码应是一样的。”
此外,4份试卷的考生号均不相同:理综“184××××158236”,英语“184××××458230”,数学“184××××82153436”,语文?“184××××1153230”。其中,仅语文卷的考生号正确。
照片还显示,在英语答题卡上,卢女士女儿名字中的“淇”先是被写成了“琪”,之后又被修改成了“淇”;理综答题卡上,条形码上方的数字被人用黑色水笔涂改;语文答题卡上,座位号先是被写成了“05”,之后被改成了“06”。但卢女士称,这些涂改均“不是女儿弄的”。
新京报记者对比数学试卷与答题卡发现,二者的书写笔迹粗细不一致。“考试都是官方统一发的答题工具,怎么可能在同一门的试卷上出现两种粗细不同的笔迹?”卢女士说,即便以上的涂改、考号写错都是女儿故意为之,“不同笔迹这个事情怎么解释?
卢女士介绍,女儿在商丘第二高级中学就读,“但学籍是永城市实验高中的”。她说,女儿平时的成绩都在550分左右,但最终的高考成绩只有243分。“语文97,数学32,外语50,理综6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