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官网这样介绍“小额双免”功能:当持卡人使用具有“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支持“银联手机闪付”的移动设备,在指定商户进行一定金额(境内1000元人民币,境外以当地限额为准)及以下的交易时,只需将卡片或移动设备靠近POS机等受理终端的“闪付”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支付过程中,持卡人不会被要求输入密码,也无需签名。
记者在多家商户中测试后发现,在使用带有“闪付”字样的银行卡消费时,收银员并不会核对消费者与卡主信息是否一致,也不会提示消费者正在使用“双免”服务。随机采访消费者时,大部分受访者都表达了“为什么没有让我输密码”的疑问,一些受访者明确表示这样“十分不安全”。
事实上,用户因为“闪付功能”默认开启招致损失的案例屡见报端。
7月14日,石家庄市民雷先生的手包被盗,随后就不断收到刷卡消费的短信通知。单笔消费最低200多元,最高500多元,共刷了13笔,都是利用了小额免密的闪付功能支付的。“发卡时,银行并没有告知这项功能,造成的损失不应该由我个人承担。”雷先生说。
“从办卡到支付,没有一个人跟我说银行卡还可以不用密码支付!”一位刘姓厦门市民在刷完卡后抱怨,“他们有什么权力替我开通?”
银联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银联2015年推出“双免”服务时,曾在一些城市试点“授权开通”该服务,但是接到海量用户投诉,绝大部分持卡人认为该功能应设为“默认开通”,而“授权开通”服务是银联的“不作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联相关业务负责人还指出,“双免”服务类似于银行卡的ATM机取现或网上支付,是银行卡的基本功能而非业务,并且该功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和普通人的认知常识,因而无须在领卡合约中一一列出。
同时,银联对外宣称,“双免”服务虽然是默认开通,但是持卡人可以选择关闭,因此充分保障了持卡人的知情选择权。
有业内人士举例:我去饭店点了碗番茄蛋汤,饭店没经过我同意在汤里撒了辣椒粉,然后告诉我如果不吃辣可以把它挑出来,这样合理吗?
记者曾在国内多家银行进行线下办卡测试,全程均未得到银行方面有关“双免”服务的任何提示,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明示同意”规定形同虚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