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书生靠科举改变命运?海量考场黑幕已经上线!(2)

www.antiquew.cn/news/ 2018-08-14 19:53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宋代以后,科举制度越发严密,考生的答卷也一律弥封,而且在考官批阅前由专人誊录,因此,考官不仅不能知道考生的姓名,而且连考生的字体也无从辨认。只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严密的规则也有黑箱操作的空间。其中最常见的手段即“关节”,指考生在请托、买通考官后,约定在试卷中某处用某字,或使用某几个不同的虚词等,以便考官阅卷时能找出该试卷。明天启元年(1621年),大名士钱谦益主持浙江乡试,就以“一朝平步上青天”为约定的关节。民国初年的野史大观《清稗类钞·考试送关节》里也记载,清代某科考试的时候,一士子与考官约定,在破题中连用四个一字,该科题为“子谓子夏日”全章,士子破题曰:“儒一而为不一,圣人一勉之一诫之焉。”榜发,“果掇高魁”。又有一次考试,通关节者约定“水烟袋”三字嵌入题中,考生也不是草包,写了一句“烟水潇湘地,人才夹袋储”,堪称作弊毫无痕迹。

穷书生靠科举改变命运?海量考场黑幕已经上线!

实际上,清代的几次科场大案,很有一部分与考场黑幕有关。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江南辛卯科乡试,素无名望、文理不通的扬州盐商子弟占了较大比例。愤怒的考生竞相作诗词对联,讥讽嘲骂科考弊情。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左丘明双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以此影射主考官左必蕃对科考中的舞弊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副主考赵晋胆大妄为,受贿赂卖举子。还有的考生把考场匾额上的“贡院(貢院)”二字用纸糊上,改写成“卖完(買完)”,高悬示众。多年前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2》中也采纳了这个桥段,只不过把故事发生时间改成了乾隆朝。

穷书生靠科举改变命运?海量考场黑幕已经上线!

事情闹大以后,朝廷开始调查。案情并不复杂,考生吴泌系扬州盐商独子,家产百万,却无墨水,于是便企图花钱买个举人的功名。另一个新科举人程光奎也是如此。吴泌走的是泾县知县陈天立(副主考官赵晋的亲戚)的路子,约定在卷子里做了记号,用“其实有”三字,置于所考文章的“破题”(明清八股文的开头几句,亦称破题)之内,顺利录取。本来就认识赵晋的扬州考生程光奎更懒,连卷子也懒得做,干脆雇请文章高手做出范文,请担任考官的淮阴府山阳县知县方名事先将文章带入闱内,埋藏起来,到时取出便轻松金榜题名。在公堂之上,吴泌和程光奎二人都自称托人转送副主考赵晋15锭共300两黄金,但赵晋只承认总共收到了300两黄金。结果牵扯出了中间人(安徽巡抚叶九思的家人李奇),李奇归案后老实承认,还有15锭金子,听说是留给坐在审案台上的两江总督噶礼大人的。结果,科场弊案就变成了江苏巡抚张伯行与两江总督噶礼的“互参”,成为康熙朝的一大丑闻。

科场通关节作弊,有时会闹得很蹊跷,令考官防不胜防。《清稗类钞》就记载了一桩趣事。雍正时期,俞长城督学河南,为人正直,关防也极严,严禁自己的仆从出入考场,以防传递。但是他的爱妾接受了贿赔,偷看了考题,抄下来写成纸条,贴在俞长城的背后,俞坐轿入场以后,仆人再偷偷揭下,进行传递。考试完毕,俞长城以不通关节自夸,友人揭出此事,使他目瞪口呆。

穷书生靠科举改变命运?海量考场黑幕已经上线!

最有趣的是,还有关节通错,天上掉下馅饼砸中路人甲的事情。道光二十四年,青浦县(今属上海市)的陈某等五人同船到南京参加乡试,傍晚船到下关,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仆人送上一封信来,陈某等拆开一看,信中说是这次考试,题目出自《书经》,收信人是一位贵公子。这五人就悄悄把信毁了,按照信上的提示准备,结果全被录取。发榜之后,主考才知仆人送错了信,但只能暗暗叫苦了。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