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使赢了官司,杨晓觉得,自己仍然没能找到“在北京路边停车不被罚的正确姿势”。“夹在129万个停车位缺口和路边停车被贴条中间。”他这样形容自己,以及其他找不到停车位的车主们,“是否有停车线,是否有专人看管,都不能完全成为罚与不罚的界线。”
他依然没有停车位,但在家附近找了个安全的地方可以停,用他的说法是“藏”。他从停车的地方步行十来分钟,走回自家小区门口。夜色降临,这条让他打了三次官司的路旁,仍然停满了车。
他所有维权和举报的行为,在家人那里,也依旧难以获得好评,即便他已经赢了官司也是一样。妻子虽然不跟他吵,却也不支持他的做法。丈母娘问他,为啥在社会上混这么多年,还跟没在社会上待过一样。他在朋友圈发自己维权的故事,他母亲在下面回复:“撑的你!”
只有儿子崇拜他,儿子在他手机里翻到他出现在电视里的画面,高兴极了,嚷着:“爸爸上电视啦。”这个9岁的男孩却也一直有着懵懂的担心,怕父亲会“被警察抓走”。
打官司的事儿算是过去了,杨晓的生活其实没多少变化,也仍然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真儿”等着他去“较”。他看到问题,或是用笔抒发,或是寻找反映的渠道,总之不愿沉默。他希望自己的每一次发声,每一个举动,都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哪怕只是“身边的一点点改变”也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