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豆的价格也不容乐观,主要是基于宏观风险和基本面因素。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上周发布报告,预计美国今年的大豆产量将创出历史新高,比2017年增加4%,达到45.9亿蒲式耳。
中粮期货研究员阳林钦预计,今年美国大豆去库存的压力将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因此美豆价格的底部将比往年下移,下移空间大约为780-800美分。但也不宜过分看空,特朗普政府可能出台一些保障农民收益的政策,这将会对价格提供较强的底部支撑。
政府如何应对?
央视新闻报道称,在中美经贸磋商中,农业一直是核心议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近日表示,中国将积极、稳妥、有序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对于中方而言,由于进口来源多元、进口市场广泛,对自美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的影响非常有限。
但韩俊同时坦言,我国对食用油和蛋白饲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但土地资源有限,很难在保证小麦、水稻等主粮产品基本自给的同时,还能保障大豆等其他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有效供给。目前国内大豆的产需缺口为9000多万吨,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补充。
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到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一,用作畜禽养殖产业、水产业饲料的豆粕也主要靠进口满足需求。
韩俊表示,有关部门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中方完全有能力保证国内的食用油、蛋白饲料的需求。
首先,很多国家有意愿、也完全有能力取代美国在华农产品市场份额。巴西农业部长马吉日前已表示,巴西有能力将大豆种植面积翻倍。
其次,豆粕是完全可以替代的。比如其他的菜籽粕、葵花籽粕、棉花籽粕等等,这些杂粕完全可以替代豆粕。
再者,今年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000万亩以上,“只要种大豆是有利可图的,只要种油料作物是有利可图的,国内提高产能仍有很大潜力。”
“今后,该出口的要尽力出口,该进口的要主动进口,这是我们明确的政策导向。”韩俊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