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既不愿意与人相处,又不能被人类所驯化的猫,到底是怎么从驰骋野外的杀手摇身一变,成为了拯救中年危机的萌宠?答案或许只有一个:猫是自己驯化自己的。
虽然说猫依然保持了高冷的本色,但和祖先非洲野猫比起来,确实是温顺了不少。虽然听到主人的声音依旧爱搭不理,但他们确实产生了移动头部、瞳孔扩张、移动爪子的行为特征;虽然他们时不时偷溜出去抓点野味,但期待被投食小鱼干也成了习惯;虽然生性放荡不羁,但也愿意和人类重组新家庭。
可以说是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代表。
而这一系列行为,很可能又要追溯到我们视猫如神的古埃及人民。研究显示,猫的驯化过程与人类农业的发展过程几乎完全吻合,猫解决人类鼠患的技能使得大量的猫被圈养,得以密集地与人类交往。
为了捕食更多人类粮仓里的啮齿类动物,也就是多抓老鼠,或者说能够白吃白喝,猫乐意修炼技能点,抱紧人类大腿,获得人类的信任。
这一自我驯化的过程是万年间逐渐发生的,不像犬类经历了人工筛选,迅速成长为了人类忠实的朋友。猫与人类的社交,其实是猫自我驯化求得生存的一种方式。
要是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人类的客厅,不过是漫长岁月里,猫的寝宫一处罢了。
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我的猫咪有着放纵不羁的自由灵魂,是它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它。”
那么接下来更难以接受的事实是,在选择之后,你的猫咪还在时时刻刻支配你、驯化你。每天清晨,铲屎官接受的“猫之睥睨”,也许真的代表着“嘿,愚蠢的人类”!
猫是天生的声优。一只小奶猫就能发出超过50种不同音调,不同频率的叫声。不过这其实是为人类特别定制的。猫叫虽然是猫与生俱来的能力,却不是他们赖以交流的工具。对于常年在外的野猫,除了发情期,几乎都是沉默的潜行者。
而家猫就不同了,一旦发现主人对于猫叫有特别的反应,便会开始实验和学习,通过不断变化各类叫声,测试主人最喜欢的是哪一种,甚至在不同的场合定制不同的叫声,时间一长,就能归纳出一整套让主人言听计从的猫咪语言学了。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