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记者发现,虽然《遛狗要拴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如此火爆,但里面最核心的论据,是一篇名为《异烟肼扑灭流浪犬的可行性研究》的论文。这篇论文刊发于2015年的《四川畜牧兽医》,论文介绍用15只狗分三组,分别按照50mg/kg、100mg/kg、150mg/kg的剂量,给狗饲喂不同剂量的异烟肼,之后观察记录犬只的中毒症状、死亡时间等,试验结果是绝大多数投药成功的犬只均中毒死亡,从投药到死亡的时间均较短。文章的结论提出,本次试验初步研究了异烟肼灭犬的效果、适宜剂量、致死原因,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上用异烟肼杀狗的关键词进行搜索,虽然能搜到很多链接,但几乎都是由此爆款文引发的观点性文章,真正的科学依据上,似乎只能搜到这篇论文,意味着这个研究成果也几乎没有其他类似论文来旁证。一名动物研究专家在接受北青报记者询问时就表示,完全没有听过这种方法,说明这个研究主题比较小众,研究结论在业界也不是人所皆知的常识。
论文作者证实
狗食用异烟肼会死亡
既然提出这种方法的论文似乎“独此一家”,这篇论文的真实性如何?北青报记者发现,《异烟肼扑灭流浪犬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六名作者,第一作者为崔婷婷,论文中标注,她和王燚、陈亮、张婷婷四人的单位为四川省德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有两位作者是德阳市旌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薛丽君和德阳市经开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江春梅。德阳市公众信息网于2015年9月28日发布的一则《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德阳市第十五届优秀科技论文的通报》显示,《异烟肼扑灭流浪犬的可行性试验研究》由德阳市畜牧兽医学会推荐,获得了三等奖。
此外,《四川畜牧兽医》于2016年还刊发了一篇《犬服用异烟肼后对畜禽的攻击性研究》,显示作者也是前述论文的六名作者。文章摘要提到,为探寻流浪犬服用异烟肼后对畜禽的攻击性,本试验按照150mg/kg的剂量给20只犬饲喂异烟肼,观察记录试验犬服用异烟肼后是否对鸡、鸭、兔、羊有攻击性。结果显示,试验犬服药后对鸡、鸭、兔、羊无明显的攻击性,投药成功的犬均在30至50分钟内中毒死亡。虽然标题是关于狗的攻击性,但试验也证明异烟肼灭犬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异烟肼扑灭流浪犬的可行性研究》的两名作者,薛丽君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是论文的第二作者,她证实当时确实发表了这篇论文,也做了论文中提到的实验。
论文的第一作者崔婷婷告诉北青报记者,当时做这个实验源于看到有文章提到犬误食异烟肼导致死亡,他们作为防疫部门,对这个结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论文中也提到灭犬行动靠棍棒追打等方法难以被社会接受,有必要寻找新的被社会接受的灭犬方法。她称实验仅限于实验室,没有向社会推广。她表示关注到了近期这个热门话题,但她认为科学是中立的,还建议大家不要滥用药物。
对话
“我们的实验仅限于实验室,没有向社会推广”
对话人:《异烟肼扑灭流浪犬的可行性研究》作者崔婷婷
北青报:目前关于用异烟肼扑灭流浪犬的说法,网上可以查到这篇论文,当时的实验是怎么做的?流浪犬服用异烟肼后,真的会出现论文中提到的效果吗?
崔婷婷:论文发表于2015年,当时确实做过这个实验,我可以保证数据是真实的,也可以保证论文的真实性。我参与过两次实验,两次都发表了文章,这两篇都可以查到。实验的情况,包括多大剂量,做了多久,实际效果如何,论文里都写了,都是实验的真实数据。
北青报:给犬服用原本用于治疗人类结核病的药,当时怎么想到做这个实验的?
崔婷婷:当时是看到了别的学术文章,写到有犬误食了异烟肼导致了死亡,我们就来探求这个的可行性。我们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就是消灭人畜共患病,也可以这么说,流浪犬减少了,就减少了人被咬到后得狂犬病的几率,所以出发点也是为了防治狂犬病,可以说研究这个问题也是工作职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