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显示,到202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会扩大。
为了满足养老需求,中国也在积极想办法。“以房养老”就是从国外学习借鉴而来的,目前在中国已经试点4年。虽然以房养老保险中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但也给社会提供了不同的养老选择。
在李少杰看来,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要求年轻一代从现在就开始了解制定财务目标、控制预算以及提前进行长期储蓄。”
养儿防老成过去式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养儿防老”。但调查发现,只有5%的人认为他们在晚年会得到子女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养老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图片来源:调查报告截图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32%的人认为养老收入来自于政府养老金,26%的人认为现金储蓄是养老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收益年金、退休后兼职工作、租金收入是部分人养老收入的来源。
从过去的实践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总结为“三大支柱”:其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其二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其三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然而这三大支柱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三大支柱的新问题
作为第一、第二支柱的养老保障仍是基于正规就业的框架设计,对缺乏雇主的灵活就业很难规范管理。近年来随着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新型就业形式不断出现,对原有的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第一、第二支柱补充的第三支柱,近来发展加速。5月1日起,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试点。还有,第一批14支养老目标基金也已经获批。
第三支柱在发展过程中,更偏向于介绍产品的稳健,产品也增加了抵御风险的设计。例如,养老目标基金,以投资者退休日期为目标,根据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调整投资配置。但只要是投资品,就有风险存在。目前国内也有不少个人养老产品,但鱼龙混杂难辨真假,有些甚至直接是诈骗。
李少杰建议,当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国内投资者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养老投资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于投资风险,年轻人承受风险的能力大,会更倾向于权益类资产,相反老年人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建议选择相对保守的固定收益类资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