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通报,2018年7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7%,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8%;PM10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4%;O3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SO2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2%;NO2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CO浓度为0.9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
1–7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PM10浓度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9%;O3浓度为15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SO2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0%;NO2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CO浓度为1.5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
就在中国在防治雾霾上成果初现、首战告捷之际,美媒开始“鸡蛋里挑骨头”了。
彭博社在报道中对北京治污表示肯定之后,笔锋一转,开始借此批评中国,称“全世界都在为北京的清洁空气买单”。
报道称,治污使中国天然气使用量飙升,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去年冬天推动全球液化天然气价格升至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另外,中国为应对污染采取的钢厂减排限产措施,使螺纹钢期货价格反弹至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打响治污战4年后,中国赢了”
即使美媒在中国治污成功后仍在“酸言酸语”,但对中国的治污效率和成果还是心服口服,“打响治污战4年后,中国赢了。”《纽约时报》3月12日报道称。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此前,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环境治理的报告,经过《纽约时报》报道后,在美国引发广泛讨论,部分美国网民对中国4年间取得的治污成果惊叹不已,表示非常服气。
报告将中国此番取得胜利的污染治理与几十年前的美国进行了对比,尤其是铁锈地带。(观察者网注:“铁锈地带”最初指的是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传统工业衰退的地区。)
美国“铁锈地带”
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颁布之后,美国花了4年时间让空气污染指数下降了20%。随后,又用了12年甚至经济大萧条作为代价,才完成了中国仅用4年就降低32%的成果。
在实行《清洁空气法》之后,美国过尝试大量减污措施,最后证明基于市场的监管最为合算,而中国目前尚未尝试类似的方法。
文章最后称,在美国只能“间歇性”地利用市场机制治理污染时,如果中国能够采用这种方式打赢环境保卫战,那将具有非凡意义。
中国治污,美国网民“很服气”
美国网民对中国的这波污染治理操作到底有多服气,下面这条评论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纽约时报网友评论截图 下同
“很难想象中国政府有没有兑现过承诺的情况。”他表示,首先印入脑海的就是2017年的脱贫工件计划。除此以外,在众所周知的“五年计划”中还有各种各样正在稳步实施的工作计划。
“至少在这方面,我们的政客可以从中国身上学到很多。”
也有网民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腾飞为全球成功减贫做出了极大贡献。这一次,全球污染防治问题也将依赖于中国的领导。未来,将越来越指望中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