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再低
也要往别人不敢走的地方去
如果没有后来那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村大概和日本电影中每一个被生活磨平棱角的小人物一样岌岌无名。
中村出生在日本爱媛县一个小渔村里,那里的人世世代代都以捕鱼种田为生。
小时候,就有人说中村是“笨小孩”。不仅“笨”,还有点“奇怪”。
总是一个人呆呆的,不知道在干什么;
读中学时,对排球非常着迷,经常练习,但一打比赛就失败;
考试能力平平,最后只考上了排名垫底的德岛大学;
从那毕业后,也只加入了一家很小的日本化学品公司……
渔民家庭、三流大学、小工厂,没有实验室,设备简陋,单枪匹马……中村修二身上的每一个标签都不同程度地传达了失败和平庸的讯号。
但就在这些失败的讯号里,中村自己摸索出来了“闪光点”。
在排球队的经历中,中村修二发现了“斯巴达式努力”的弊端。
队伍的老师和队长都相信:只要一直刻苦练习,就总会变得更强。
每次他们的队伍累死累活,排名都是垫底。
这样的日子中村坚持了三年。
“上高中后,我买了很多书,研究练习排球诀窍和比赛技巧,自己摸索练习的过程,让我生出了一种一切全靠自己摸索的自信,这成了我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
独立地思考,才能产生独创性的想法。”
之后供职于小工厂期间,他的工作内容是开发各种颜色的LED。
他效率很高,按照要求产出了很多成果,但卖的都不好,所以他的研究在公司并不受重视,经常被同事嘲笑是“吃白饭的”。
连上司看到他都问他,“你怎么还没有辞职?”
中村气得发抖。
“愤怒是我全部的动因,如果没有憋着一肚子气,就不会成功。”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