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说,老伴常年患有糖尿病,因此他想帮老伴多买一点保健品,让老伴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83岁陈叔
以房养老后出门就打的
83岁的陈叔如今一改消费时的束手束脚,养老院和家轮流住,想吃啥买啥,不想做饭就去茶楼饮茶,腿脚不便出行直接打的。2017年11月,陈叔选择以房养老,这让他的生活方式变了模样。
以往,每月4000多元退休金,除去生活费,还要医药费,有时看病一次就要五六百元,这点退休金根本不够用。陈叔的独子又定居美国,自顾不暇。他看到有关以房养老的报道后,动了心思。从2016年动心思,到正式签约,陈叔跑了承保公司七八次,唯恐上当受骗,最终才拍板参保。47平方米的房子,换来了老人每月66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这样一来,儿子也不用寄钱给我了,他轻松了,我也轻松了,现在的生活方便多了。”
对话
试点4年33人“尝鲜”
广州日报:目前广州老人以房养老参与度如何?
王甦:目前广州共有23户33位老人选择以房养老。其中失独家庭2户4人;孤寡(终身未婚、离异或丧偶无子女)的6户6人;丁克的2户4人;丧偶、离异有子女的7户7人;有子女的6户12人。截至7月31日,全国范围是累计签约201单(141户),承保139单(99户)。
广州参与以房养老的老人年龄从60岁到85岁都有,我们要求老人对房屋有独立产权,保险期限为终生。老年人需要签署投保单、抵押合同、补充协议,且须指定继承人并进行公证,继承人可以为子女、亲友、其他个人或机构等。老人百年之后,其继承人享有优先赎回权,可以选择偿还保险公司相关费用赎回房屋;如继承人不选择赎回,则保险公司对房产再进行处置,处置所得优先偿还保险公司相关费用,如有剩余归属继承人。
广州日报:目前市场参与度,符合公司的预期吗?
王甦:以房养老是新兴事物,公众的认识需要过程。我在2014年做市场调研时,原本以为客户群体应该是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比较爱接受新兴事物的老人,但调研后我们才发现,失独家庭、贫困老人、空巢老人反而更关注“以房养老”。
广州日报:卖房去租房、买养老公寓等选择似乎比以房养老更划算,你怎么看?
王甦:老年人租房有一定的困难,广东人讲究“吉屋招租”,我有很多亲身的遭遇。一个同事的母亲在同事家附近租房,但不到半年就被房东赶出来,就因为他们怕老人在屋子里有三长两短。我也去考察过老年公寓,但发现公寓里面都是老人,即使是照顾他们的人,都是四五十岁的老阿姨。居住环境应该有老有小,老年人该和年轻人在一起,朝气蓬勃,否则容易在心理上感到压抑,而以房养老,能让老人住在原先住所,生活在熟悉环境,还多了一笔收入。
广州日报:房屋产权年限是70年,在以房养老中,是否会遭遇阻力?“以房养老”的养老金,金额固定,一旦遭遇货币贬值,房屋升值,要想修改养老金金额,老人就必须先偿还本息,怎么应对这些问题?
王甦:70年产权问题,物权法自动续期能出台落地细则,我们充满期待。以房养老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细化和法律完善配套,产品丰富供给,相信以房养老会走得更快更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