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这种新的租赁模式给房屋租赁市场带来新的变数,在资本助推和发展空间巨大的背景下,抢占市场占有率和扩大规模是它们眼下的最紧迫任务,也导致自如、蛋壳最终成为这轮房租暴涨后舆论的众矢之的。
不赚钱的游戏?
“我不建议去做长租公寓,这个生意是亏的。” 上个周末,在关于房租的讨论还在鼎沸时,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公开言明长租公寓表面热闹,背后可能并没有想象般美好。
潘石屹直指盈利难的痛点,认为做长租公寓一定会有银行贷款,其中利息按照银行基准利率是4.9%,可能实际得5%~6%,用贷款建成公寓租出去,回报率最高超不过1%,租房价格再翻番还是亏本。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他直言“目前看不到长租公寓的盈利模式。”据其测算,按照租赁的方式运营,上海住宅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只有1%左右。如果未来5年租金翻一番的话,投资回报率也仅为3%到4%,无法覆盖租金成本。而指望租金大幅上涨本身就不现实。
作为提供城市核心基础居住与生活服务的民生行业,长租公寓的本质应该是一个维持低毛利、大规模、高效运营的行业。就盈利模式而言,长租公寓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租房租金,企业也试图在其他形式上寻求新的盈利点,例如自如推出的资管平台向委托者收取委托管理费(出租率大于70%时);魔方公寓收取的管理费和其他增值服务费用等。
蛋壳公寓执行董事长沈博阳表示,“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讲,长租不是赢者通吃的行业,而且客单价极高,没人打得起价格战,拼的是效率和服务。”
单体城市运营规模达不到20万间很难实现盈利,整体管理规模达不到100万间很难形成规模效益。熊林称,即便是跑在长租公寓前列的自如,目前总规模也只达到70万间。
根据公开资料,自如自2011年成立以来,仅在北京实现微利。我爱我家旗下长租公寓品牌“相寓”为盈利状态。
如果是不赚钱的生意,为何资本和运营商们会如此热情?
以自如为例,从业主手中收房进行统一装修,再通过线上平台将装修完成的公寓租出去。通过直接从供货商拿货的渠道,家具和装修费用等成本也随之压低。一套70平米两室公寓的装修费用平均下来在3万元左右。
在北京4号线靠近南四环的某楼盘,周刊君以业主出租的名义咨询了链家中介,一套两居的房子挂牌整租的价格大约是8500元/月。同时他也推荐了自如公寓,具体是:一次性与链家签3-5年的合同,每年租金都有一定的浮动上涨,价格肯定比挂牌整租的要高。
“这段时间小区里已经有很多业主选择了这种(出租),算下账来您划算嘛。”无疑,中介口中允诺的“高收益”充满了诱惑力。
周刊君随后打开自如APP查阅发现,同小区的两居室房源大部分以3室0厅1卫的格局出租。通过改装,客厅也被隔成卧室出租。这也意味着,住在这的租客们没有能够放松心情的起居室,不到20平米的小房间已经是安置自己的所有空间。
按自如标出的租金价格来计算,两居改三居后整体的月租将近11000,远高于直接挂牌整租的价格。一套70平米公寓出租一年后便可收回前期的装修成本。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目前大量资本进入的做法是存量改造,而这本身并不新增供应,只是通过升级或者分割获得投资溢价,这种轻资产模式很容易在局部区域垄断房源,并影响同区域其他租赁业主的定价。
“一些被收购的房屋其实根本不需要重装修、重装配,但某些专业租赁机构仍坚持包装,高价出租,收购房源成本显著抬高,以此赚取租金上涨的差价。”胡景晖暗指自如因融资后的资本压力,通过抬高价格来“抢房源”、扩充规模。
“某些租赁机构之间互争房源的行为,势必会抬升收购房源成本。一旦业主观望市场时,发现房租较高,那么其对房租价格的预期便会立即膨胀。”
有地产分析师说,当下租赁市场很大一部分房源已经被各种租赁代理机构垄断,一个有几十万套房的庞然大物,它是有垄断定价权的。“这种情况下,部分中介公司动辄发布区域市场环比价格上涨的数据,对于市场来说,就是在制造上涨预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