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律师换铺遭拒:我有孩子,你凭什么不帮我(2)

www.antiquew.cn/news/ 2018-09-05 18:55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我可是有孩子的人,你凭什么不帮我”

律师微博截图

可现实是,两个孩子作为弱者,应该最先承担起责任的是他们父亲,而非买到了下铺的外人。

对陌生人的善良,可以是豁达和理解,也应该是换位思考后明白别人的难处,和懂得求助的分寸。

如果自己尚且没有做到善良,又凭什么理直气壮要别人慷慨?

2道德绑架是中国式“分不清边界”的糊涂

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主张,可以把道德区分为“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

但实际上,不管对道德怎么划分,人们心中的界限始终是模糊的。

道德绑架,本质上就是一种个人边界意识不清的表现。

每个人都要求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控制权,而忽略了别人也有坚持自我的权利。

正因为这种模糊,人们把一切需要别人做到的道德都当做别人应尽的义务。

而这种理所当然的义务,可能就是对另一个群体的绑架。

个人边界被入侵,为了保护自己,必然会做出种种反抗,这时候,冲突就产生了。

比如,“你那么有钱,而我正好需要你的钱。”

古天乐在香港出席某活动,一名女粉丝拿着写着“求恩”的字幅危站在二楼,说自己父亲患病,希望古天乐借100万给她。

“我可是有孩子的人,你凭什么不帮我”

“如果借不到钱,就死在这里!”

强者理所当然要付出,弱者理所当然被照顾。

这样的心态下,就催生了“买了票的军人被逼让座,背着行囊站在车厢里”之类的事。

道德冲突中,不问理由,不问场合,只有该被照顾的自我需求。

“谁更弱势”,成了件值得PK的事。

电影《教父》里有段经典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道德绑架的出发点通常都是“善”,但就道德而言, 渴望优待的人强调的道德,不过是对其他群体的社会资源、权力合理化争夺的工具。

过分强调道德的力量,不仅会扭曲社会大众对“道德”的认知,也会在根本上削弱道德的社会控制功能,影响道德功能的发挥。

道德,是内心的自律,而不是严苛待人的他律。

中国人素来相信“以德服人”。《功夫皇帝方世玉》里的雷老虎,为了与人为善吃尽苦头,还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反复以“以德服人”安慰自己。

“我可是有孩子的人,你凭什么不帮我”

在“雷老虎们”的世界里,为了与人为善,即便能力有限,他们也必须吃尽苦头。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这样描述: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一个国外的公益短片也将这种关系的羁绊揭露得彻底。

记者在街头采访,说去年车祸夺走了249人的生命,“而你能接受的数字是多少?”

被采访者说,“70,差不多吧。”

“我可是有孩子的人,你凭什么不帮我”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