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White教授的团队使用药物阻断一种能帮助黑色素瘤细胞吸收脂肪的蛋白质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都受到了抑制。
随着科学家对肿瘤代谢等方面的更深入了解,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疗法出现,帮助人类抵御癌症。
毛细血管中的脂肪和血细胞 / 视觉中国
4
燃烧我们的卡路里
还能做些什么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胖”意味着“富态”,小朋友胖那是可爱,中年人胖那是多福,年轻人因为工作忙生活不规律,学生因为压力大坐的时间长……
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人们在囤积脂肪的路上一路狂奔。
“吃东西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为什么要用卡路里来计算呢?”
或许最简单的答案就是,你可以活得更长一点。
在世界癌症基金会发布的十大致癌行为或食物中,“超重或肥胖”因素首当其冲。
BBC的一集节目《节食与长寿》里,一个101岁高龄的老人,用7个多小时跑完42公里马拉松全程,他有如此健康身体状况的第一要义就是——少吃,多动。
2014年6月1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91岁高龄的哈丽雅特·汤普森参加圣地亚哥马拉松,不仅跑完全程,还刷新了此项赛事中90岁以上女性马拉松参赛者的最快纪录 / 视觉中国
网上流传了再多神奇减肥攻略,也比不上这四个字来的简单有效。
事实上,不用把控制体重当作是一个多么艰苦卓绝的大工程。
更重要的其实是选择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一、认真听“生物钟”的话
都知道熬夜不好,都说睡得太晚容易囤积脂肪,可是偏偏就是不长记性。
2017年诺贝尔获得者的研究结果通俗易懂:生物钟不规律,人就会又丑又笨又胖。
时钟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会在相同时间打开和关闭,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
但如果基因突变就会引发疾病,令人变丑、变胖、变笨,熬夜是引发这种突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之前就有研究表明,时差紊乱与肥胖发生存在关联。
想要控制体重,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是节食。饥一顿饱一顿并不能减少能量摄入。
人在进食时,消化系统会被调动起来,分泌消化液。长期如此,大脑和肠胃都会开启记忆功能,到了饭点就开始工作。
如果时间乱了,消化系统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去工作,饥饱的开关就难以控制。人们在饥饱开关失灵的情况下,更容易暴饮暴食。
因而,规律饮食,合理搭配;早点放下手机按时休息,才是通向健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二、每天动一点,疾病远一点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终生有规律地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减缓衰老速度。
研究发现,定期运动的骑行爱好者肌肉质量和力量并未因年龄增长而减小,体脂和胆固醇水平也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017年11月5日,参加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的外国选手 / 视觉中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