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手机后发生变化
说起小李之前的变化,姑姑说,她明显感觉到变化是从小李拿到手机开始的。小李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向母亲要了一部手机,自从有了那部手机,小李就天天在手机上玩游戏。
手机丢了后又冒出来一部,发现了再没收,姑姑说,这样来回折腾了好几次了。
2016年底,小李说不想上学了,要去泉州找母亲。小李的母亲想让孩子继续上学,花了好些钱给孩子报了武术学校。可是小李在学校与老师对着干,之后不肯去学校,就在家里玩游戏,还偷刷母亲的钱。
小李的母亲一气之下把小李送回了老家,然而,回到老家的小李更加沉迷游戏了,见缝插针地找机会玩,还偷偷用奶奶的身份证注册微信,绑定姑姑的银行卡,把钱转出来充到游戏里。
家人多次给小李报班,可他都半途而废。2018年3月,14岁的小李自己买了票跑到泉州找母亲,到泉州后,小李开始没日没夜地打游戏。
经历惊险后的觉醒
事后,小李的母亲说,之前一直想要去弥补孩子,孩子要什么她就给什么,几次要手机要电脑,她都满足孩子,但是现在看来是做错了。
这次小李回老家之后,母亲刻意没有联系他,而小李似乎也有所醒悟,开始重新上学了。
关于家庭教育,李玫瑾教授强调,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在孩子六岁之前,父母应该通过一些游戏给孩子立规矩,定规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到了青春期之后,父母应该掌握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宏艳说,他们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高期望型、放任溺爱型、粗暴型和疏远型这四种类型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如何让家庭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孙宏艳给出以下建议:
家庭要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