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于9月10日下午联系了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新闻中心,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正在收集学生情况,也报了警,但具体调查进展须以学校官方回应为准。
“我并不反感这家公司,我反感的是贩卖我们信息的人。”同是2014级学生、同样“被入职”江苏*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邓超洪告诉南都记者,该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已经联系自己,承诺将删除相关记录,积极处理后续问题,对于愿意接受赔偿的同学,公司可以给予赔偿。
江苏*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某通过微信与学生们联系。受访者供图
9月10日,邓超洪、小刘和部分同学发现,税务局官网中的任职单位一栏还显示有江苏*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但工资记录已经消失。
南都记者了解到,已经有学生分别在靖江、无锡和上海等多地报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都属于“公民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企业称“一旦有办法,谁会用这种事情”
“我们要求很明确,主要是要找出怎么泄露的,然后才是赔偿的事……我们真的很担心信息被二次泄露。”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学生小明说,9月7日,他发现自己也“被入职”了*鑫。
南都记者了解到,小明和邓超洪都与自称*鑫负责人赵某的男子进行了电话沟通,该人在电话中表示,公司确实用了学生信息去抵扣用工成本,如果“冲账”成功,公司“年底就可以少缴税”。
该人还在电话中对学生说,“现在企业竞争太激烈了,利润太薄了,讲白了,就是那么回事,我们才会用这个办法,我们一旦有办法,我们谁会用这种事情”。不过,他始终没有向学生透露信息的具体来源。
南都记者检索天眼查发现,该人使用的电话号码,与*鑫企业信息中的联系电话一致。9月10日晚,南都记者尝试联系这位自称赵某的男子及*鑫目前的法定代表人汤某平,两人的电话始终没有接通。另一家涉事公司,苏州*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孙某军接了电话,但记者说明身份后,孙便挂断了电话。
邓超洪对南都记者表示,虽然*鑫利用了学生信息,但后续处理态度还可以,在他看来,关键还是找到信息泄露的源头。“就像偷车的人和买车的人一样,这家公司不买,还是有其他公司。我想找到的是那个卖信息的人。如果下次再卖,卖给其他贷款机构还是其他机构……”他说。
“这次是有企业为了少缴税,下次会不会有人拿我们的信息去办信用卡?”小明说,追溯泄露源头、防止信息二次泄露,让学校给出说法,是学生目前的普遍诉求。
专家:企业行为或为逃税
为何有多家企业在税务系统中虚报员工和工资记录?有专家表示,企业这样做,可能是为了逃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支出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予以扣除,扣除数额越多,缴纳的税款越少。企业利用学生信息伪造工资记录,可以虚报企业的人力成本,从而减少纳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