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迈良园的稻田都利用机械深耕深松。
“我是脑袋里种草”
“粮草粮草,想种好粮必须得先种好一种草。紫云英就是这种草。我跟朋友摆龙门阵提到它,会不自觉说出什么氮、碳之类跟以前做建筑不搭界的词,朋友就很惊奇地看我。”
老李讲的紫云英跟种粮是这种关系,它的根上有一个一个的小颗粒,这种颗粒叫根瘤菌,它们像一个个小化肥厂,吸收空气中的氮和二氧化碳,把氮素和有效碳固定在土壤里。它当绿肥能促进稻米增产、品质提高,让稻田产出的大米好看也好吃。
“我比农民还懂紫云英在种大米中的神奇,”他自豪地说,“适宜紫云英生长的土壤PH值是5.5—7.5;适应水稻生长的土壤PH值在5—6。这意味着适宜它们生长的PH值有交叉,这块交叉值调控好水稻就长得茁壮。网上有句话说,年轻人看到喜欢的东西,心里就像种了草。我呢,看到水稻就在脑袋里种草。”
现在,老李借助曾经的人脉,请高校来设立试验基地,还跟市农委相关专家长效联系,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其中包含他说的土壤PH值调控办法。
今春,老李的1000亩稻田中,有300亩成农业主管部门确定的部级试验田。上月中旬,“2018年重庆市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交流会”的专家组成员来验收,评价老李探索出的“水稻与紫云英轮作+绿色还田”的创新生产模式使平均亩产提高到了550公斤。
他认为,这样的评价是肯定他脑袋种草开出的梦想之花。
李则民指着身后正在修建的层层梯田说:这里明年将是漂亮的花海。
当农民后不留家产给子女
老李的家在长寿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城乡接合部的陵园村,一栋两楼一底的砖房,外观跟农村常见的住房没啥区别。
9月17日凌晨5时,他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花30分钟梳洗完毕。出门前,老伴提醒他把药吃了再走。“我有糖尿病,她每天都要提醒我,要是哪天不提醒我,我反倒不习惯。”
老李有4个女儿1个儿子。当年,他把转行回老家当农民种大米的想法给子女和老伴讲了。子女们不理解,说农业属传统行业,投入大回报慢,辛苦一辈子挣来的家产投在荒地风险太大。
这里既有现代农业园,也有漂亮的园林景观。
“我当农民后,决定不给子女留一分钱家产。”当年,他理解子女们对自己当农民的不理解,他解释,有了钱就该为家乡做实事,“40年前改革开放,我出去创业成功,我们得到了好处,应该心怀感激。感激生我的农村,感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现在,子女老伴理解我了,他们有时会给我建言献策哩。”他补充说到,过亿家产仅给子女分配过一次,即送每个子女5万元结婚贺礼。
子女及老伴对他当农民如何看?他没提供联系方式供求证,说法是“不要打搅他们”。他还说,子女们都有工作,能自食其力也过得不错。
小溪穿过园区。
让当地乡风文明有个“家”
老李不太喜欢坐办公室。当天下午3时20分,他说要出门去看一个最近情绪波动的村民。
原来,两天前,村民江文碧家的狗未拴牢,咬了另一个村民,赔偿从分歧升级成对骂。最终,两人不约而同求助老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