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磕磕碰碰,5月2日中午11点半左右,法国籍外教Martin终于乘坐高铁抵达上海,这距离他原定的行程晚了一天。
今年44岁的Martin是上海一大学的物理教师,学科协调人,来中国已经4年,中文名叫马诺。
马诺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喜欢老房子,也喜欢爬山,这个五一假期,他特意选择金华武义俞源为自己旅程的目的地,在当地村民家住了两个晚上后,5月1日一早,他和老乡辞行,说准备回上海了,临行前,他眼看天色尚早,就想再爬一次山,不料发生了意外……
马诺自述——
上山花了2小时,下山时迷路了
马诺来自法国巴黎,在中国生活多年,中文已经说得很溜。
他告诉钱报记者,此行他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喜欢老房子,也喜欢爬山,就慕名来到武义俞源玩,他是4月29日抵达,入住当地一村民家里,原定5月2日上午返程。
但住了两个晚上后,学校突然通知他5月2日要开会,所以他决定5月1日晚赶回上海。
5月1日一早,马诺和村民道别,说要回去了,不过眼见天色还早,马诺又临时决定爬个山。
马诺说,他此前在广东、香港等地也经常爬山,他觉得爬山十分享受,不过他不喜欢走寻常路,他喜欢走一些小路,这让他感觉亲近大自然。“俞源的山是那么绿,草莓是那么甜,甚至山间的小路都是那么自然”,他不忍离开,所以就上山了。
从7点出发爬山,马诺花了2小时就爬到了山顶,按照原计划,时间依旧充足,但他忽略了一件事情,由于当地山野未曾开发,所以小路间根本没有任何“标识”,很不幸,他迷路了。
求助上海同事,紧急救援开始
微信群里播报消息
山野间植被茂密,分不清东西南北,从上午9点一直找到下午3点,马诺还是无法出山,食物短缺,马诺饿肚子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向上海的同事朋友救助。
报警后,武义当地的王宅派出所第一时间出警,第一批就派了4名警力上山。
马诺迷路的消息还引起武义当地的高度重视,武义县旅游局、外事办、俞源乡政府、村里还有武义县民防应急救援队纷纷出动,一场生命的接力,就此拉开。
这场持续10小时的救援,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是一场会“相对轻松”的救援,因为马诺微信玩转得很溜,他随身携带的华为手机也还有电,出事后,包括马诺本人与搜救队员在内的几十人,大家第一时间组建了一个微信群。
“他可以直接和我们用中文交流,完全没有问题,我们此前考虑到他是外籍游客,还配了两名翻译,结果发现几乎用不到。”武义县民防应急救援队队长杨平告诉记者。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救援一波三折
晚10点终于找到了马诺
第一次意外是,在群里,马诺共享了自己所在的位置,结果发现定位根本不准,“第一次定位在乡政府,第二次在公路边,第三次在深山老林,但根据定位,我们救援人员走了不少冤枉路,事实证明这定位根本不顶用。”杨平介绍。
第二个意外,天渐渐黑了下来,晚上7点左右,还下起了雨,雨势不小,马诺的轻薄羽绒衣被完全淋湿了,长时间包裹着,他的体温有些偏低,救援刻不容缓。
救援人员叮嘱马诺走到附近的山脊线上,并保持原地不动,夜里,救援队员一边不时用手电筒朝天照射,一边大喊,确定位置,晚上8点多,马诺说自己看到灯光了,也听到声音了,说明距离已经不远,但意外也很多,有时候明明才二三百米的距离,由于没有路可走,救援人员却要赶1个多小时,还有好几次,救援人员自己都找得迷路了。
晚上10点不到,双方终于碰面,为尽早下山,救援人员一路披荆斩棘,硬生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山下公路的最近路程,晚上12点多,总算安全下山。
救援车已经在等了,简单检查后,医生说马诺的身体情况还算不错,不用住院。接着,大家转道武义县俞源乡政府,食堂阿姨加班加点为大家烧了菜肴,热腾腾的饭菜下肚,马诺精神明显好转……
这一段旅程注定难忘
抵沪后的马诺给每个人都发来了感谢信息
那夜,马诺的安危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武义县俞源乡党委书记严华一直忙到凌晨2点才睡下,第二天,她早上8点正常上班,听说马诺的护照在当地丢失了,还专门去寻找,最后发现是落在宾馆了,就马上要来地址准备给他寄过去。
严华说,马诺的到来说明俞源当地借助“海外名校学子进金华古村落”等活动,彻底打响了名气,但这事情也说明当地还有细节要做,以后,乡政府会在山上设置路标和警示牌,提醒游客注意自身安全,这样的惊险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发生了。
杨平和马诺成了好朋友,杨平对这位外籍朋友非常喜爱,事实上,马诺也是应急队成立来解救的第一位外籍游客。
杨平认为马诺的性子豪爽,讲话风趣,是个有意思的人,“他说回去后要为这事情拍一段视频,看得出来他真的很喜欢爬山,他还约我下次一起,我说只要不是你自己一个人就好,他非常感动,回去了还专门给我们每个人发信息表示感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