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8月16日讯(记者余丽燕 吴文昊)8月15-16日,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跟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在丽水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了丽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决心和努力。
抱团打造“丽水山耕”
在丽水山耕花园小镇旅游地商品体验中心展厅,记者看到,特色农旅产品和非遗产品琳琅满目:龙泉青瓷、古堰画乡酒、回龙寨山茶油、松阳茶叶熏腿……丽水各区县知名生态经济品牌尽列其中,每个商品上都有一个统一的品牌:“丽水山耕”。
丽水山耕花园小镇旅游地商品体验中心展厅
在展厅里,记者见到了“丽水山耕”之一的“老苏年糕”,老板苏清如来自松阳,做手工年糕已经十多年,生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过。“我以前都是当天做好就卖,也卖不出去多少,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卖得多一点。”加入“丽水山耕”以后,老苏的生意到底好了多少?
丽水山耕旅游地商品体验中心总经理李展这里有数据:每月卖出2000多条,过年、节假日甚至可以翻5到10倍!这么大的量,也难怪老苏父子俩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了。
丽水山耕旅游地商品体验中心总经理 李展
据了解,为了让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四年前,丽水整合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声名远播的农产精品,创建了中国首个地级市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现在已经有800多个品牌加入。
“这是我们构建起的一套母子品牌运行模式,‘丽水山耕’是母品牌,企业原本的品牌是子品牌。我们实行严格的准入和农产品溯源监管,打通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为各品牌推广服务。”丽水山耕旅游地商品体验中心总经理李展介绍,经“丽水山耕”背书的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个省市,平均溢价33%。
从“小打小闹”卖土产山货,到做大做强“丽水山耕”区域品牌,丽水人认准农旅融合这把“金钥匙”。在好山好水好空气养育之下的农产品,集体穿上了“丽水山耕”的区域品牌外衣,彰显着“生态精品农业”的真正内涵。
多元发展 做好菇业大文章
创品牌、多元化发展,这是近年来丽水农产品所走的精品化道路。地处莲都区碧湖镇的百兴菇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记者走进百兴菇业,最引人注意是门口的两个“大蘑菇”,这里是企业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的“蘑幻菇林”。
“魔幻菇林”一角
“在我们这里,你看到的就能吃到,吃到的就能买到。”百兴真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其进告诉记者,“魔幻菇林”运营一年多,游客接待量达到了20多万。
工业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没出厂门,就卖出了高价;厂里的青年员工当上了“菇菇”讲解员,杏鲍菇培育房全透明便于科普教学;工厂产品直接搬上餐桌,让游客大快朵颐……“一二三产”大融合,让企业尝到了农旅结合的甜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