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皮革厂倒闭背后:民企成本飙升 利润薄如刀片(4)

www.antiquew.cn/news/ 2018-08-13 19:45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一刀切的拆迁对小企业来说是灾难,拆10个死7个。”许剑翩惋惜道。

温州市住建委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以来,温州市将市区204平方公里重点区域内的96个行政村纳入改造范围。目前,当地累计完成签约8.42万户,旧房拆除7.39万户,拆除面积达1153万平方米。如果以户均三口人计算,温州这短短的几年内就有22.17万人实现就地“移民”。

此外,据2018年国家实施新一轮棚户区改造(2018年~2020年),温州市还安排三年棚改计划13万套以上,2018年浙江省棚改计划中,温州计划开工151个项目100066套,棚改数量占全省四分之一。

万洋集团总经理吴建民表示,很多中小企业被拆掉后,除了部分进入到工业园区,更多去了江西、安徽和江苏徐州等地。“城市建设是有周期的,要处理好拆和建的关系,对中小企业而言要先搭建好工业园区后再拆,这样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而事实上,被拆掉的中小微企业并非能轻易入驻所谓的小微园区。记者在走访某小微园招商中心了解到,凡是入驻的企业不仅要符合政府产业导向,每年还要达到亩产税收的标准才能购买厂房进驻园区。“温州的小微园基本都是如此,而我们这里的标准是2000元/年·平方米,并且企业5年内转让,如果企业破产只能由开发商或政府回购。”

不过,郝伟在采访中也表示,虽然此前家庭作坊式的成本很低,但也时时刻刻面临着电线老化等火灾隐患,现在入驻园区后,环境确实不一样了,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提心吊胆。

“个转企”来回折腾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仅是温州的中小企业被折腾,甚至连个体户也受到牵连,随着城市的拆迁改造,不少靠租赁沿街铺面的个体工商户也被连带拆除。不仅如此,几年前盛行于温州的“个转企”运动也让老板们叫苦不迭。

“现在温州大街小巷连卖包子的早点摊贩都可以说是老总。”温州当地人说。

河南人张晨(化名)和朋友来温州已经多年,做个体户的他靠开按摩店为生,年收入基本在三四十万元左右,而就在前年,辖区政府部门上门要求他将个体工商户转变为公司来运营。“当时我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只是政府说改也就改了,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变成企业后平均每年要多缴3万~5万元的税,所以后来我又托关系变更回个体户了。”

上述温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个转企”是2012年省里说浙江的个体户占比过大,而企业占比小,而且部分个体户已经体量很大了,所以就要求把符合条件的个体户转变为企业,当时有个说法是“要把老板变成老总”,所以省、市相继成立了转企办,虽然并非强制,但也是有指标考核的。

“当时个体户转企业是有很多优惠政策的,例如转型后三年内免税收,温州为此也掀起了宣传热潮,工商部门还推出了全程无偿代办服务。”上述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不过因为后期地方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无法兑现和落实,所以在2013年就已经大批出现企业又转回个体户的情况。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此前温州市工商局内部“个转企”专题汇报内容显示,截至当年10月底,温州市已累计完成“个转企”21910家。对照彼时省政府下达的全年完成5100家的任务目标已超额完成,完成率为429.61%。对照省政府给温州市三年完成“个转企”12700家的任务目标,完成率为172.99%。同时,对照温州市定出的2万家任务目标,完成率为109.55%。

记者注意到,该汇报内容也提到,随着“个转企”活动的推进,已发现12个方面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反映转后税额等负担增加,甚至出现政府部门强制变更办理“个转企”的现象。汇报内容举例称,某农家乐饭店在转前每月地税50元,转后每月缴税近1000元,增加近20倍;而原本转前不用纳税的,转后则国税部门上门催缴。据现有数据可查,仅在2014年~2015年间,温州市“个转企”数量分别为2.3万家和1.8万家。

“温州市这几年一直在推动‘个转企’,这是很荒唐的。个体户本来就是社会的分工不同,没有成千上万的个体户,哪里来的企业,不能单靠指标来支配。”温州当地人说。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