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如何一步步把人变成猫奴的(5)

www.antiquew.cn/news/ 2018-08-15 19:13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Photo by Jacek Smoter on Unsplash

科学家使用声学仪器的分析得出了更为惊人的结论。猫的叫声其实是一曲两重唱,低频的那个和大多数猫科动物类似,而高频的那个却是家猫独一无二的频率。这个频率显然起不到与其他猫科动物沟通的作用,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来自英国的McComb进行了实验。选择了50名志愿者听两种猫叫,一种是只保留了低频段的声音,另一种则是混合了高低频的声音。所有的志愿者都表示,第二种声音让他们迫切地觉得被需要了,坐立难安,要立刻查看声音的源头。这种被称作“教唆式”的声音,可以让人类铜墙铁壁般的感情防线,瞬间溃不成军。

深究这背后的原因,将猫咪的叫声与其他各类声音对比,竟与婴儿哭声的频率惊人相似,能够天然引起人类照顾的欲望。

每天吸猫一大口,轻松活到九十九 “小鱼干还不给我吗?”/视觉中国

为什么其他猫科动物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叫声?

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猜想,或许在猫与人相伴的漫长岁月里,慢慢学习了婴儿哭声的频率,并将这一频率逐渐融入到了猫叫之中。利用人类保护婴儿的天性,甚至激发人类投食幼儿的本能,从而达到“喵喵几声,饱腹不愁”的驯化人类成就。

也就是说,当你的猫冲着你喵喵直叫的时候,你感到的两脚一软,浑身酥麻,只想跪下来把一切都给它的情况不是吸猫成瘾,是完全正常的。你我都是“被驱使的愚蠢人类”。

当然,喵乐之声远不是猫驯化人类的唯一武器,体型的进化才是驯化人类的终极手段。“颜即正义”的时代里,猫的长相是其在一众宠物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每天吸猫一大口,轻松活到九十九

让我们先来简单看看,作为一只合格的猫,要长成什么样。观测最常见的几种宠物猫品种,无论是布偶还是英短,加菲还是中华田园猫,都有着大而圆睁的眼睛,毛茸茸的皮毛,短小的四肢。这一切构成“萌”的要素,其实都源于一个概念“头身比”。

猫的远房亲戚们,你绝对不会想要家养的猎豹、狸猫,他们的头身比在1:7左右,这意味着他们拥有颀长的四肢,强大的力量,迅速奔跑的捕食能力,这也意味着他们绝不会进入人类的饲养的视野。

而猫,在与人相处的漫长岁月里,头身比开始不断加大,向着“人类幼崽”的比例靠拢,达到了惊人的1:4甚至于1:3。对比古埃及出土的猫陪葬品,猫原先优雅的四肢,修长的脖颈,已经变成了更能唤起人类保护欲的小短腿、大脑袋。

每天吸猫一大口,轻松活到九十九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