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 专家:生吃虹鳟鱼有前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有关虹鳟鱼、三文鱼的话题再次引发了广泛讨论,原因是一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把虹鳟算作了三文鱼。在此前的5月份,一则“我国青藏高原养殖三文鱼已占国内三分之一市场”的新闻引起了争议。有人说青藏高原养殖的是“虹鳟”,并非“三文鱼”。
而最近发布的这份团体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三文鱼”的定义,即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粉鲑等。相当于是为5月底那次的“三文鱼之争”给出了“答案”。而答题者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13家相关企业。
《生食三文鱼》编制说明(报批稿)中提到:目前生食三文鱼产品在进出口以及国内流通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管理、约束和引导……尤其是今年5月底的国产三文鱼事件,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国内三文鱼寄生虫问题的担忧,不仅对产业和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淡水三文鱼能生吃吗?
虹鳟鱼究竟是不是三文鱼表面上是名分之争,但争论的背后消费者关注的还是生食淡水鱼的安全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取决于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
王炳谦认为,无论是海水的还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养殖过程中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或者没有病原体,并且在吃之前有个冷冻的过程。
“冷冻环节会把表层的寄生虫直接杀掉,我们吃鱼肉,不吃鱼皮。现在我们养殖的虹鳟也好还是其他鲑类鱼也好,它都是人工配合的。人工配合中都经过高压灭菌的处理过程,所以在饮食环节里一般不会出现所谓的寄生虫。”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陈舜胜曾对媒体表示,海水鱼中的寄生虫以线虫为主,它们多数在人体中长不大,在成虫之前就会死掉,因此生吃海水鱼的风险相对较小。而淡水鱼中常见的肝吸虫等,由于生长条件在与人体差不多的渗透压下,较易在人体内存活,生吃淡水鱼风险就会加大。
“团体标准”是什么标准?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告诉中国之声记者,“我们现在生食的标准实际就是决定了,不管你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以微生物、寄生虫两个指标来判定能不能够食用。”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结合寄生虫的生活史,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GB10136-2015)》中即食水产品中寄生虫的要求,对三种寄生虫的感染人体阶段(吸虫囊蚴、线虫幼虫及绦虫裂头蚴)进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检出,以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