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团体标准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提出,与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共同起草。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显示,该协会是由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贸易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水产科研、教学等其他为水产加工与流通业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王金和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协会本身是半官方机构,相关龙头企业也是协会龙头老大。”这一点也得到了陈舜胜的确认。
“实际上我们国家养殖的,最主要的还是虹鳟,淡水虹鳟的养殖量还是非常可观的。在这样的商业权重以及经济权重下,话语权肯定会被虹鳟的饲养企业给抢夺过去。”王金和说,目前中国的大西洋鲑养殖数量不多,真正养殖大西洋鲑的大型企业,“有且只有东方海洋一家。”
王金和所说的东方海洋是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海洋”)。天眼查资料显示,东方海洋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海水鱼虾贝藻育苗、养殖及海洋水产加工出口业务。
东方海洋是这次团体标准起草企业中唯一一家大西洋鲑养殖企业,其母公司山东东方海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协会副会长。
大西洋鲑也就是消费者认知里的三文鱼。一家大西洋鲑养殖企业同意将虹鳟归入三文鱼行列,对此,东方海洋鲑鱼养殖基地经理江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次参与团体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完善生食的标准和命名的标准”。
江鑫说,今年5月份爆发的虹鳟与三文鱼之争遗留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二是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如果维护知情权,就必须有一个命名标准,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他们吃到的东西是什么。如果维护食品安全,就需要有一个标准,规定哪些鱼是安全的。江鑫认为,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不管你养什么鱼,只要你在这个圈子里做食品,你有这个义务为消费者提供这个框架。”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参与团体标准制定的东方海洋,并未加入8月10日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的首任会长,是国内最大的虹鳟养殖企业民泽公司的董事长应米燕。
(文中王金和为化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