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出手史上最严处罚!这家躺着赚钱的公司凉了(2)

www.antiquew.cn/news/ 2018-08-18 08:51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史上最严处罚,大公国际面临淘汰危机

对于此次大公国际被处分并暂停相关业务一事,一位券商信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从投行和发行人的角度来说,换一家中介评级机构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基本上大家都不看外评,因为公信力不足,大部分时候外评只是一个参考,除非做出评级下调,有价值的部分大多是评级报告中的素材。

从行业角度,该券商信评人士表示,评级机构大多半斤八两,对于债券发行人进行评级都没什么区别,基本上都是AA、AA+和AAA。大公国际此次被罚,受益的是其他评级机构,而暂停相关业务一年,大公国际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从监管的角度,不改变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方式,不放开评级牌照,评级机构仍旧还是躺着赚钱。

一位资深评级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到,之前也有过对大公国际的举报,但真正开始进行调查是今年的现场检查。今年对于评级机构的现场检查不同以往,是交易商协会和证监会部署相关下属证监局联合进行的,即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行动,此次现场检查已于8月上旬结束,监管机构动作很迅速。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对于大公国际来说,未来新报材料进行评级基本上都要暂停了,原有业务的跟踪评级可能还会做。至于大公国际现有的发行人客户,未来是否会主动更换评级机构也不好说,如果换了,下一家评级机构继续给的级别是高、还是低呢?这个也不好说。

该人士称,此次处罚对于大公来说,杀伤力确实蛮大的。评级机构靠声誉而活,就算一年之后业务恢复,把客户拉回来,拉回来之后,评级怎么评?市场怎么看?投资人不知道其中水分会有多少,是不是造假做出来的评级,大家都会怀疑。大公此次被处罚是目前所见到的最严厉的处罚,未来要翻身很难。

评级虚高,信评机构亟待提升

长久以来,国内评级机构给人留下评级虚高、没有公信力的印象。

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初至今,信用债市场出现债券违约的发行人,基本上在其发行债券之初主体评级都是AA及以上,今年新增债券违约的发行人主体评级更是有多家在AA+级别,甚至出现债券违约的发行人主体评级为最高评级AAA级,如上海华信国际。

上述资深评级行业人士也表示,这个行业清理一下、处罚违规行为,对行业合规有好处,但并不能根除后续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评级虚高。评级虚高有好几种,拿黑钱是最恶劣的,第二种是评级竞争,为了抢夺客户、抢占市场做出来的评级;第三种是评级能力、水平不够做出来的。现在打击的是把评级当买卖来做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公国际对员工很苛刻,一直都有员工举报,而大公国际的一些评级动作也被业内视为“反常”。例如,大公国际曾经在今年3月逆势上调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主体评级,从AA上调至AA+。

光大证券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债券评级行业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例如评级调整的峭壁效应。峭壁效应是指评级公司在授予评级时,通常会授予AAA、AA+、AA这三个级别,当主体接近违约边缘时,又会进行大量跨级下调。

张旭认为,在“一手评级一手咨询”的业务模式下,如何建立防火墙、有效地避免利益冲突是一个需要思考问题。现行的债券发行、交易、投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峭壁效应。

长江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孙超用一个形象的例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阐述了其看法: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