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芯公司发道歉信承认融资夸大宣传)
红芯创始人陈本峰。新京报记者 薛星星 摄
一个使用Chrome内核的国产浏览器红芯,最近惹上了大麻烦。
在获得2.5亿融资之后,红芯CEO陈本峰口中的浏览器“内核”技术,被业界质疑只是为谷歌Chrome披了一层外衣。昨日,红芯公司发布道歉信,承认“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
同时,新京报记者经过大量求证发现,红芯创始人陈本峰和联合创始人高婧的简历,同样“严重夸大”。红芯的创始人陈本峰和高婧,一个80后,一个90后,一个坚信“小池塘养不出大鲨鱼”,一个坚信“要在产品里‘走火入魔’”。
无论是产品还是简历,业界正在等红芯公司继续掀开底牌。
打自主研发牌 实为谷歌内核“套牌”
8月17日一早,红芯公司发出道歉信:承认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
一位资深从业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谷歌chrome浏览器除了正式发布的chrome版本外,还有一个平行版本chromium项目,供开发者开源使用,对chrome的套壳也是浏览器界的常见情况,并不是抄袭,但绝不是自主研发,因为只是使用了开源项目的接口,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插件来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一些别的功能。
“错就错在,虚假自称自主研发这件事上。”该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但是红芯的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企业级HTML5应用场景清晰,面向企业的浏览器安全,是很多大公司、企事业机构的刚需。过去员工浏览网页的保密和安全需求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现在需要通过移动化转变,用浏览器比较方便。”
该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办公开支,超过规定数额就需要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在这个过程中打出自己的国产、自主研发牌,加上团队资历看起来“高端”,更容易获得政府订单,“因为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比起国外技术更成熟的应用,更愿意使用国产技术团队的产品,看重的就是技术自主可控。”
在今年4月更名红芯之前,陈本峰旗下主流产品为“云适配”,宣传语中称,可以迅速为政府和企业构建一套安全、便捷、跨平台的HTML5网页应用系统(内网或外网),帮助各类企业实现跨屏营销和移动办公战略。新京报记者发现多个地方政府、银行、学校的云适配招标公告。
今年5月,陈本峰召开品牌升级发布会,云适配升级为“红芯云适配”,红芯结合自身的“红芯企业浏览器”提出了“安全+体验兼备的SDP产品体系”。
在被质疑使用谷歌Chrome内核并道歉之前,陈本峰曾扬言:红芯目标是要做第五个世界级的浏览器内核,只有自己掌握了浏览器内核技术,才能真正做到云安全。
陈本峰表示,目前中国是没有自己的浏览器内核技术的,很多国产的浏览器,像360、搜狗等用的都是国外的浏览器内核。这样,内核、入口掌握在别人手里,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