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绿色奇迹”惊艳世界)
图为库布其沙漠中的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 新华社记者 彭 源摄
图为技术人员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示范甘草平移法。 新华社记者 邹 予摄
盛夏8月,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内绿意盎然,树影婆娑。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寸草不生、风蚀沙埋。经过几十年的科学治理,春风度过库布其,不毛之地成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典范,也成为世界观察“美丽中国”的最佳窗口。
“一座绿色的、有希望的沙漠”
“中国的‘绿色奇迹’”。近日,巴基斯坦ARY新闻频道网站刊文盛赞库布其的治沙成绩单。文章指出,自1988年起,中国企业与当地民众、政府通力合作开始了防治荒漠化的工作。30年后,库布其1/3的沙漠得到绿化,第二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章还援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称“库布其生态修复项目”在50年间创造了约18亿美元的价值。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几”字弯里南岸。南非新闻网站“独立在线”曾这样描述治理前的库布其沙漠:“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曾因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一贫如洗的经济状况而被称为‘死亡之海’。”
如今,这里的面貌大不相同。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库布其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2016年和2017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曾两次到访库布其,他由衷感叹,“沙漠往往意味着恶劣的环境、贫瘠的资源和贫穷的民众,但中国的库布其沙漠不一样,这是一座绿色的、有希望的沙漠。”通过这名摄影师的镜头,绿色库布其在海外社交网站一经亮相,便“圈粉”众多海外网友。
美国《时代》周刊也关注到了库布其正在发生的巨变:“人们已经种下固定流沙并防止沙丘侵占农田和村庄的特殊植物。消失的牛羊成群已经重现,第二产业也在迅猛发展,游客们正蜂拥而至。”
“库布其模式”现已成为中国的治沙名片,在国际社会广受好评与肯定。希腊前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表示,库布其模式的系统性设计非常独特,成效卓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赞库布其为“世界播撒绿色的生态创新先锋”。
“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教科书”
2017年9月,库布其沙漠一名普通牧民巴布的故事登上了罗马尼亚一家主流报纸。这篇题为《库布其模式:沙漠人民的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占据了报纸的一个整版,讲述了库布其沙漠治理对巴布一家生活的巨大影响。文章的作者表示,“我们只需要看看牧羊人巴布的故事,就可以了解沙漠的转变对整个人类以及这个星球的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