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租公寓的“一出好戏”: “真相”与“警示”)
8月19日上午,虽已初秋,但天气骤凉骤热。北京宋庄一个简陋的艺术馆里,原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端坐在红色地毯铺就的舞台中央。三把电风扇在四周嗡嗡作响。演讲期间,胡景晖大多时不停地在抖腿,站起作答记者问时也抱着双臂。尽管他逻辑清晰、思维活跃,但可以明显看出,胡景晖只是在尽力保持他的情绪稳定。
因炮轰“自如、蛋壳等推高房租”,8月17日下午,胡景晖被我爱我家董事长谢勇约谈了长达四小时。胡将这场约谈称之为“末日审判”。随后,众所周知,在我爱我家工作18年的胡景晖“被离职”了。
这场仓促而简陋的发布会是胡景晖一个人的独角戏。除了控诉谢勇以及讲述与左晖的有关往事,有关“长租公寓推高房租”也是重要的主题之一。胡景晖在会上说,“在末日审判的时候,我的另一大罪状是,我说了长租公寓爆仓,一定比P2P爆雷更厉害,这个一点也没错。我是在告诉政府,告诉同行,我们要老老实实地介入,不要看规模,一定要保证生意是安全的。”
显然,同行们并不赞同胡景晖的“控诉”。就在胡景晖召开发布会当天,自如董事长左晖、自如CEO熊林、我爱我家等先后发布声明,否认长租公寓推高房租。
更令人意外的是,8月20日,住宅租赁板块开盘大涨,其中我爱我家开盘涨幅达5%。针对这一股价意外走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谢勇。谢勇仅回答了四个字,“我业绩好”。但当问及有关胡景晖的“控诉”等事宜,谢勇便不再回应。
“控诉”与“反诉”
胡景晖对长租公寓的“控诉”总结起来是,因为租房是民生问题,资本介入长租公寓是好事,但不能为所欲为。比如,自如、蛋壳为代表的长租公寓运营商为了扩大规模,以超过市场租金20%-40%的价格收房,这违背了市场规律,酝酿巨大风险。
规模赛跑是长租公寓一大典型玩法。比如蛋壳,自成立以来,蛋壳公寓对外公布的规模增速惊人。其提供的数据显示,蛋壳公寓2016年5月开始布局全国,2016年底管理房量1.3万间,2017年9月底突破4万间,经过8个月迅速扩增了三倍。截至2018年7月,管理房间近13万间,目前已进入北上广深及杭州、天津、武汉、南京等8地市场;而自如在规模方面更是庞大。在熊林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熊林表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自如管理的公寓已经超过70万间。自如认为,10年后,排名前10的长租公寓企业可能会占据60%的租赁市场,而自如则希望占领整个市场的20%,在某些重点城市做到30%。”
长租公寓机构规模赛跑最终引爆的争议点是“推高房租”。有不少案例证明,在争抢房源过程中,机构间难免发生短兵相接现象。而为了获取更多房源,抬高租金是一种被普遍采取的方式。胡景晖认为,“他们这种行为扰乱了业主的心态,吊高了业主的胃口,让业主也开始要高价。”此外,胡景晖还认为,”重装修也是导致租金上涨的原因之一。重装修本身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有很多所谓的长租公寓为了达到标准化效果,无论房屋客观条件如何,一律要求采取重装修,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自然也就转化到了房租里。”
当然,胡景晖在“控诉”长租公寓推高房租之前也强调,供给、需求、季节等因素也是影响房租的因素。不过,胡景晖认为,恰如猪肉价格也因季节变化有所涨跌,但这是规律性变化,因此,这些并不影响长期趋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