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育龄妇女不是机器 人口政策制定要以人为本

www.antiquew.cn/news/ 2018-08-22 11:09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原标题:多地出台推出鼓励生育政策 破解低生育率需综合施策)

专家:育龄妇女不是机器 人口政策制定要以人为本

如何应对“低生育”?

在2016年正式放开“全面两孩”后,二孩对生育率提升的刺激效果,却只体现了一年时间。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

生育意愿降低——育龄人口数量下降——老龄化预期加剧,许多人为此担忧不已。然而,生育意愿低其实只是最终的结果,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育以及养育成本高让许多人新生犹豫。如何降低大众,尤其是女性的生育成本?或许,这并不仅仅只是金钱的问题,还需要配套政策和设施的完善,从多方面进行推动。

导读

破解当前生育意愿低的问题,需要改善生育环境、降低养育成本,包括育龄妇女权益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需要一揽子政策支持。

面对低生育率,政策应该如何抉择?

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一文指出,“面对低生育率,政府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生育作为家事,不同家庭有不同选择。人口作为国家核心资源,需要有更长远的打算。部分人口压力较大的地区,已经先行出台鼓励政策。今年6月以来,辽宁、新疆石河子市、山西、湖北咸宁等多地陆续推出鼓励生育政策,包括对生育进行奖补、延长产假、加大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力度、提高儿童照料教育资源配置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他们在生育政策选择上有分歧,但普遍的政策建议是,当前生育意愿低的问题,需要改善生育环境、降低养育成本,包括育龄妇女权益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需要一揽子政策支持。

数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

今年29岁在北京工作的张远(化名)去年底成为新手爸爸,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不考虑生二胎。

张远妻子在一家国企工作,生育险、生育报销都不错,但他表示公立医院资源紧张,生产过程中孕妇和孩子的保障程度不够,综合经济、精力、事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养两个娃都不太实际。

“只有在解决人性关怀的基础上,才会有积极的生育政策。”张远对鼓励生育的政策有自己的期待。

2018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7年新生人口数据,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2017年是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二孩占比超过一孩的年份,一孩绝对量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低的年份。

“二孩政策确实有效果。一孩数量下降有两个因素,一是育龄妇女数量在减少,二是生育率下降。大家低估了一孩生育率的下降程度,尽管对生育意愿下降是有估计的。原来我们做研究,一孩生育率指标基本不变,一般保持在接近99%的水平,我们根据最新数据计算,现在大概下降到90%左右的水平。”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5年放开二孩政策时,预计2017年政策效果会比较明显,当时保守估计新生人口数量在2000万,但2017年实际出生人口只有1700万。2017年二孩数量有所回升,说明政策取得一定效果;但新生儿数量要低于2016年,在于一孩数量下降,一孩生育主体是80后、90后,预示晚婚晚育成为更大的趋势——生育总量在下降。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