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低技能的劳动者承受了产业空心化的代价,但同时他们也收获了低价消费的好处。这场全球化的游戏表面上看,是发展中国家工人夺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实质上是资本驱动的全球利益的再分配,资本拿了大头,而消费者收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血汗让渡。
特朗普将以上国内问题转嫁给中国,中国是不能轻易背锅的。一方面,我们感谢全球价值链使中国获得了低端进入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解释清楚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情况,搞清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本质,特朗普想转移矛盾,找中国这个“罪源”,但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全产业链
在全球价值链的竞合中,中国虽然以低端切入的方式进入游戏,但收益颇多,奠定了中国与美国保护主义博弈的基础。最重要的是,中国建立了全产业链,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全产业链的优势在于配套能力强,这跟其他低端切入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非洲司机为什么向往义乌?因为义乌能生产出适合非洲需求的低价产品。义乌生产的打火机,没有技术含量,但打火机的生产依赖塑料壳、钢制护壳和火石等相关产业配套能力。只有拥有这样配套能力的国家,才能生产出价格低廉的打火机,并形成规模产量。
美国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其国内供应基础空心化、配套能力差的问题。2000-2015年美国国内出售商品中,本地成分占比下滑了4个百分点。如果美国希望再工业化,把竞争落脚点放在打火机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美国要重新做好配套产业,但这基本上是不符合美国产业升级发展规律的。
相较而言,中国企业并没有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代工环节,一些企业已经通过自主设计研发实现了战略自主与战略蜕变,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正是因为全产业链基础,中国才有能力构建区域价值链。如果中美贸易争端恶化,中美两国都寻找替代市场,高大上的美国恐怕机会比我们少,至少非洲司机的话证明了这一点。非洲司机的想法停留在贸易阶段,进一步想,非洲是否需要自己有能力生产小商品、甚至手机?
现实很残酷,在全球化过程中,很多发展中国家怎么努力,都没能加入到全球价值链中,成为局外人,和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些落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谋求工业化的机会。
这就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价值链。“一带一路”串起来的区域价值链同全球价值链有什么不同?
区域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上企业数量众多,分工复杂但技术标准统一,已形成模块化生产体系,价值链长。发展中国家无法与成熟的全球价值链竞争,可以选择价值链比较短(如服装纺织品、食品)、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的产业。这个价值链会更平缓,更公平。
目前的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不均,微笑曲线走向利益分配不均的深U型。如果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较短的产业中寻找机会,会保证一定时期的利益均衡分配,实现共赢,如下图:
区域价值链的想法是现实的。2016年我在哈萨克斯坦出差,看到一些中国企业成功投资的案例。例如,哈萨克斯坦可以生产西红柿,却不能生产西红柿酱,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去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