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此次征税的产品大部分都不具有高科技含量,与“301调查”初衷无关。
第四,在特定税则号下,中国是唯一的供应商/原料生产商。
第五,美国没人愿意做抗辩企业所在领域的工作。
在首日参加听证的一家美国新娘舞会行业协会代表兰格(Stephen Lang)表示,在美国已经没人从事这样的(婚纱产品)工作了,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就像世界上的石油一样,中国是全球唯一的选择。“我们没办法在美国制作婚纱或者毕业舞会礼服。在美国没有人想干这种工作,比如我找不到想做手工穿钉珠的人。”
吉伯森在证词中列举了她曾经为寻找其他国家的供应商所做的努力。“中国在生产饰品满足美国市场标准上具有成熟的经验,在生产饰品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代替或者和中国竞争。” 吉伯森说,“举个例子,过去3年多我一直在印度寻找皮包用的皮革和小饰品生产的供货商,以为印度这样的国家可以成为中国之外的‘可替代来源’,但最终结论是,印度没有这样的资源、培训成熟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无能力达成中国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规模,特别是要考虑同等质量、价格的时候。美国本土更生产不出来。”
总体而言,在首日的61个发言人中,仅有3位表达了赞同征税的看法。“在首日听证会上,空调、食品包装和纺织品三个行业的企业或者协会,在陈述中表示支持全部或者部分征税。”正在参加上述听证会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之所以说部分支持征税,是因为其中的美国纺织品协会虽完全支持对终端产品征税,但反对对原材料征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企业代表/行会都在听证中称,在产品或业务方面受到了中国产品的冲击,而为中方产品辩护的,则多为消费品进口商或原料进口商。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蔡开明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亦表示,一种参与抗辩的思路,即让美方的进口商去参加听证,毕竟美方更关心的是美国消费者和其业界利益。
周世俭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在以往同美方的贸易纠纷中,美国用户、大型跨国企业在听证会上发言,比起传统思路来,会更有效果。
用对话解决争端
本轮为期一周的听证会举行之际,中美双方代表预计也会在华盛顿举行会面,讨论贸易议题。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曾经在小布什政府担任经济和贸易顾问的利维(Phil Levy)告诉第一财经,本轮听证会从原计划的3天延长到6天,意味着美国各行业在这项议题上有着强烈的反应,也许会起到影响最终决策的作用。“在加征关税的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内部就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比其他人的攻击性要强,他们也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但我不这样认为。”
利维说,双方解决目前贸易争端的更好方式是通过多轮的双边对话来设立新的标准,列出对两国都重要的议题。“我并不认为当前特朗普政府一直提出的双边贸易逆差和中国在WTO的表现等应该作为优先议题,有关双边投资和知识产权才是美方应该着重进行谈判的。”
贸易战何时结束?利维表示,在双方元首今年年底会面时会有一个转机,因为特朗普的行事风格证实了他愿意同其他国家元首举行面对面的会谈,更喜欢在这样的会面中解决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