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手机上跟着一些慢镜头学动作,梦梦有时在大街上听到相关音乐,都会条件反射地做起动作。“她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眼看着暑假快要结束了,作业还只完成了一半。”李女士说。
而梦梦真正的关注点,显然不在于手指舞本身。只要打开手机,她跟妈妈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今天又多了20个粉丝”“哇,又有人给我留言了。”而当李女士试图跟她沟通,加这么多粉丝没有用时,梦梦摆出了不合作的态度,认为她不能理解自己。
除了练习手指舞,梦梦的一部分休息时间还交给了“抖友”。记者看到,她一本正经地录了一段视频,对网友们说:“粉丝们,只要你关注了我,我就会关注你,你赞了我的作品,我就会赞你的作品,记得要在评论里面写‘回’。”在视频里,她认真地回复每一条留言,并和抖友进行了互动。
一个小女孩在观看视频
记者调查
未成年人纷纷成了他人下线
记者进入类似的多个短视频APP发现,在用户注册时,大都有选填年龄的步骤,但并未设置年龄门槛。
用户发布的短视频显示,不少用户为6岁到十多岁的中小学生,其中女孩又明显多于男孩。有的孩子发视频的频率非常高,最多的一天可以发十几个。
短视频中内容良莠不齐,有骂脏话还自鸣得意的,有炫耀从国外买奢侈品的,有无底线恶搞的,有宣扬早恋的,有虐待动物自得其乐的……为吸引粉丝,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还有小女孩直接扮可怜,举着“我要一万粉”的纸牌,视频下方则写着:“如果你关注我就会有10个粉丝,因为我有10个号,每个号都会关注你。”
孩子举牌求关注
孩子举牌求关注
有的孩子则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人的“下线”。记者看到,11岁女孩慧慧(化名)的账号下方,写有“师傅”“妈咪”等字样。慧慧得意地介绍,师傅收徒是有要求的,比如所有的视频都要艾特对方,用户名要改成“某某的徒弟”,这样又能结交一些网友,共同提升粉丝数量。
记者通过慧慧的号往上搜索,发现师傅的上面还有师傅,搜了十几层也找不到源头。有的师傅有一二十个徒弟,徒弟都会按师傅的指引,购买各类视频发在自己的号上,在艾特他人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二次传播,也会吸纳一些感兴趣的同龄人加入和关注,最终建群固定销售。
一些用户还会将粉丝进行“导流”,让他们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或QQ 群,群里不时发送打字、中奖等各种小广告。记者试图加入这些群时,发现有的群设置了一些非主流的问题,直接将一些成年人用户拒之门外,有的则直接注明“只有00后才能入群”。
对话孩子
“他告诉了我他是哪里人,怎么会是骗子”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些孩子的世界都非常单纯。他们待人真诚,想法直接,更无防人之心,甚至把网络对面的陌生人都当作朋友。他们很关注每天涨了多少粉,这是他们被认可的一种方式。以下是记者与10岁女孩悦悦(化名)的部分对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