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玩的?为什么会想方设法增粉?
悦悦:玩了1年了,班上很多同学都在玩,我们还会比谁的粉丝多。以前我自己拍的视频,涨粉特别慢,也没人点赞。后来通过一些短视频留下的二维码,我加入了一些群,他们都会关注我,成为我的粉丝。那些二维码也很可爱,我给你看……
记者:你的号现在有多少粉丝了?
悦悦:(得意)快3000人。我以前买过“6元快刷粉丝1000”,但到2000多人后又涨得很慢,我就拜了“师傅”。我师傅可厉害了,她的粉丝有3.1万个,教我怎么做视频,还会介绍粉丝给我。
记者:你的彩泥也是从师傅那买的?
悦悦:是的。我还卖了几盒给同学,一盒10元,卖一盒可以赚1块钱,我赚了3块钱呢。
记者:妈妈给的零花钱不够吗?为什么想赚钱?
悦悦:够啊,但自己赚钱感觉不一样。
记者:这些彩泥都是三无产品,你有没有想过,同学用过也许会起疹子,而且还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其它隐性影响?如果同学因此而生病了,你会愧疚吗?
悦悦:(沉默)真的吗?那我以后不卖了。
记者:你为了增粉还加过哪些群?
悦悦:太多了。以前还加过一个卖眼影的群,只要花200元买一盒眼影,就可以和群主玩“石头剪刀布”,赢了能得一部苹果手机,或者折现。但我还没来得及买,群就被妈妈删掉了。
记者:你觉得这个游戏是真的?会有人莫名其妙给你几千元钱?
悦悦:当然是真的,群里有人就赢了,还得了现金奖励,有截屏的画面给我们看。
记者:你想过那些人都是骗子,是一伙的吗?
悦悦:我们经常聊天,他还告诉我们他是哪里人,住哪里,怎么会是骗子?
记者:玩这些软件会不会影响你的学习,浪费你的时间?
悦悦:(点头)浪费。但是我忍不住,里面真的很好玩,比写作业好玩。
家长担忧
孩子对平台不设防让人害怕
“这些短视频里面什么都有,年龄小点的孩子缺乏辨别能力,模仿能力又强,跟着学的东西有好有坏。”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家长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家住光谷的何女士现在都还有些后怕,有一次她发现,女儿微信给他人转账40元。询问才知道,一个抖友在群里推荐一个聊天的APP,声称只要交40元会费,聊天都可以赚钱。对方还发来了一些截屏以示证明,上面显示每聊一句话就代表7聊币,每100元聊币可以兑换一元钱,还有一些兑换成功的转账记录。
但何女士看到,这些截屏内容很有暗示和挑逗性,都是“哥哥”“妹妹”“睡不着”等字眼。“孩子对这些平台不设防,这是最让人害怕的。”
一位家长在网上留言说:“有一次收了儿子的手机,他就跑去同学家,好不容易找回来,他妈妈就妥协了,怕孩子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因为隔壁一个小区就是因为不给孩子玩手机,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一女孩瞬间就从六楼跳下身亡。”
多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陈,由于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的关心不够,配手机主要是为了联系方便,在监管上也就有些松散,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家长们希望,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关部门对短视频APP加强监管,严格设置准入门槛,细化内容审核标准,净化网络环境。
专家建议
家长应多陪伴并与孩子沟通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磁共振基础研究部主任雷皓,7年前就开始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他介绍说,有研究表明,若对网络社交软件使用不当,使用者可能像赌博一样上瘾。使用者通过模仿练习和录制发布视频来吸粉,获赞或红包打赏,这些“奖赏”信号都能激活大脑中的奖赏中枢,释放多巴胺,使人产生渴望、依赖,进而深陷其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