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拓展训练,抢滩登陆/视觉中国
虽然大陆没有outward bound的分支机构,但各种仿照它成立的户外训练机构却层出不穷,90年代末,专门带领企业进行户外训练的公司就已经出现了。
2004年,姜戎出版了名噪一时的《狼图腾》,将“狼”推崇为高级物种,并提倡这种彪悍精神,这让很多企业着迷于“狼性”的团建,后来兴起的“魔鬼训练营”更是将这种偏好推向极致。
信息迅速涌入的90年代,不仅让企业家们知道了团建是怎么一回事,还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成功学理论开展团建,就等着他们来用了。
时代正需要团建
说起来也很奇怪,80年代初期,刚刚开放的中国对知识极度渴求,这时候企业就开始自发地进行培训,而且基本是技术类培训,怎么到后面就变成喊口号去探险的培训模式了。
光推给成功学肯定是不行的,成功学也有它发展的社会基础,放到上世纪末来看,这个社会基础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营销行业的兴起。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呈现井喷式发展。1977年,全国共有工业企业100多万个,到1995年底,全国注册的制造企业已达498万个,中小企业占99.8%。1995年,中小企业的产值已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
2005年11月18日,宁波一劳动力密集型家电企业生产车间/视觉中国
新增的大量务工人口刺激了企业培训的需求,但当时没几家企业有过培训经验。1997年的数据显示,一些地区国有企业中有68%的管理者都有未接受过正规大学本科教育,80%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大多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教育费。
为此,国家专门出台了《“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及后备人员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工商管理培训。国家政策规定提取员工工资总额的1.5%作为培训经费,1996年只有11.1%的企业达到这个标准。
有需求自然有供给,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的一大批培训师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引发了培训的热潮。这个时候另一股潮流也催动了自由讲师和培训公司的兴起,让团建成为时髦的做法。
2004年2月27日,西安,户外拓展训练成企业必修课/视觉中国
这股热潮就是保险和直销行业的兴起。这种全新的销售模式让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企业看到了另一种发家致富的可能。
你听过“安利”吗?安利进入中国刚开始的年销售额仅为3.2亿元人民币(1998年),1999年18.6亿元,2001年64亿元,2004年已增长到170亿元人民币。6年营业额增长了49倍,靠的就是他们的直销模式和推销员对成功的信仰。
对于90年代的中国来说,营销绝对是新事物,甚至是摆脱了计划经济后最重要的企业发展指标。中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60年代按员工人数划分,70年代按综合生产能力划分,90年代就是按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划分。很多企业开始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了营销上。
营销和成功学是一对孪生兄弟,比如《最伟大的推销员》里的经典名句都是成功学典范。善于推销理念的成功学导师,也通常熟谙营销的规律和方法。于是在90年代末的培训中,营销+成功学的培训渐渐占据上风,等到“魔鬼训练”传入中国,团建就更加考验毅力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