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招新也有人塞条子。“曾经有位老师在招新期间给我塞了个纸条,说‘这个学生是面试时被刷下来的,希望你们部门留着他。他是某某老师的孩子,需要照顾一下’。”一位学生会部长透露,“还有个男生,父亲是某地官员,换届选举时,主席就直接安排他跨部门做了另一个部门的部长。”
除了“拼爹”,还有一种升迁靠“裙带”。
“跟主席谈恋爱,保你升部长,长得好看也能升部长。”
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林琳说,她所在学校的人文与法学院,一位院学生会主席追求学妹,他跟学妹说‘你好好干,我带你多见见老师,当部长没问题的’,后来学妹还真的当上了部长。
湖南一所理工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彭春华告诉半月谈记者,每年学生会快要换届时,学校周边的餐馆、KTV和各种娱乐场所就爆满,很多都是学生干部聚会,想“上位”的学生都要活动活动,联络联络感情,主要目的就是拉票。
“没点经济实力,还真不一定上得去。”
别让“预备队”刚上路就走歪
一些大学生和高校教师认为,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中,“学生官僚”“小官场”等畸形文化已经萌芽,而大学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预备阶段,“预备队”更不能走上歪路。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学生干部,他们认为,学生组织不仅要制定严格全面的规章制度,对学生骨干的一言一行作出明确规定,还要真正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倪洪涛认为,给高校学生组织立规矩很有必要,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从上到下推行“反四风”,党风政风逐渐好转。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在高校学生组织中抓好“反四风”落实工作,牵头给学生组织“约法三章”,建立“负面清单”,规范引导高校学风。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建议,在高校学生组织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四化”工作,避免学生团体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
还有受访教师建议,避免在保研、评优等各类竞争评比中,过高突出学生干部的加分比重,避免依据学生干部层级拉开较大差距;减少竞选环节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尤其要避免实质上的“老师指定”“学生会主席指定”。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翁扬建议,学校要给学生组织“减负”,让它们少承担些行政工作,尽量回归学生自治、服务学生的职能;
弱化行政系统对学生的评价权力,让学生自治组织变得更纯粹,让学生干部在自治中真正发挥才干、得到锻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