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半月谈: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官场陋习侵蚀部分学生组织)
半月谈记者最近采访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
有学生坦言,大部分高校学生组织都能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引领了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营造了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但少数学生组织模仿官场陋习,贻害无穷,亟待重视。
“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
“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
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许谦总结自己加入社团的感受,
“我在那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怎么圆滑地搞关系。”
“酒过三巡,大家称兄道弟,动不动就说‘好兄弟多照顾啊’,会有一种暗暗攀比的心态,比如你给主席敬了酒,我和你是下一任换届选举的竞争对手,那我也要敬酒。”
许谦形容多次参与聚餐的感受,“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比如喝酒‘你走一圈、我走一圈’,比如‘好好干啊,下一届是你的’这种暗示。”
在一些学生组织,溜须拍马盛行。
某高校学生会副主席刘川告诉半月谈记者,他担任校学生会“领导”期间,有部长要求部员记住学生会主席团所有“领导”的长相,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有些部长就会去揣摩主席的心思,觉得主动打招呼多了,主席有面子。还有人觉得,想在300多人的学生会出头,就得让主席认识我。”
奢靡浪费也存在于某些学生组织。刘川透露,一些学生会干部热衷于聚餐喝酒,更有甚者,吃喝的钱直接拿发票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费”里报销,“跟公款吃喝一样”。
最让许谦印象深刻的是办了一场校园活动之后,学生会主席请大家聚餐,在一个烤肉店,五六张桌子拼成一个长条,烤肉串从头摆到尾。到店之后,大家迅速开始互相敬酒,推杯换盏间几乎没有人吃烤肉。
“我记得走的时候,桌上大概还有几百个肉串没人动。但就算没人吃,学生会主席请吃饭,也要有排场。”
华北某市学联去年举办大学生骨干封闭式培训,在某个培训基地,学生骨干们食宿在一起。
“白天学思想政治课,晚上男生就翻墙出去买酒,然后一些男生女生彻夜不睡觉,打牌喝酒玩游戏。”
这位学生会副主席向半月谈记者展示了一张朋友圈截图,图片显示,两位学生“骨干”在培训期间玩大尺度游戏并拍照发朋友圈。他坦言,还有一些人会聚餐后在朋友圈晒出酒瓶数量,称“今天又喝掉多少多少箱”。
招新塞“条子”,上位靠“裙带”
一些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告诉半月谈记者,部分学生加入学生会、社团组织,是怀着“刷简历”“拿保研加分”等目的,背离了为学生服务、因兴趣而联合的初衷。
“干部头衔争得比较严重,校研会拉票的事比较多。快接近换届时,新生就比较积极,没选上重要职位的,基本就不出现了。”
北京一所知名大学2018届博士毕业生张旭说。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当不上部长、副主席的干事,基本上大二、大三就走了,因为不能给简历增添亮色,也拿不到保研、评优加分。”
受访的大部分学生干部坦言,能否走上“领导岗位”,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和团委老师、学生会主席走得近不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