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者子女进百年小学遭遇"隔离门" 官方回应质疑(2)

www.antiquew.cn/news/ 2018-09-02 11:03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其二,姑苏区内其他公立学校,因学额爆满、距离太远等缘故,不太符合整体安置的要求。于是,教育主管部门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最终决定将立新小学的学生整体安置到勤惜小学。

谢芳对澎湃新闻称,没有把立新小学800多名学生均匀安置于多所学校进行分流,是因为大量学生分流,将引发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按照现有政策,公办学校是按学区、积分等规则入读的,如果将民办小学不符合要求的孩子直接分流到公立学校,将打破相关规则,并波及更大的范围。“在现有的环境下,我们只能维护相对的公平。”谢芳说。

务工者子女进百年小学遭遇隔离门 官方回应质疑

位于姑苏区东北街15号的立新小学原校址,被鉴定为不符合安全标准。 姑苏区文教委供图

二问:两个学校共同一个校园,为何使用隔离门?

对于外来务工子弟整体“进入”公办的勤惜小学,家长们认为,打破了公办小学之前严格“按学区招生”的传统,进而感到不满。

这只是序曲。有眼尖的家长发现,两所学校共用校区,却多出了三道铁栅栏,把两块区域隔开。

家长们新一轮的担忧由此触发:将学生“区别对待”,会让立新小学的学生有“寄人篱下”、“低人一等”的感觉,可能导致并激化两校学生相互歧视的心理。而勤惜小学的家长们则将其称作“不道德的隔离”,让他们无法向年幼的孩子解释。

姑苏区文教委教育处长唐丽艳解释称,为了安置学生,政府将其中勤惜小学一栋教育楼的使用权划归立新小学,分割为两所学校,错时使用一个操场。用门、花架、卷帘门等措施做了空间划分,是出于保证两个学校独立管理的考虑。一边是公办学校,一边是民办学校,按照原来的招生规则运行,如此也避免家长产生诸如大量民办学校学生到公办学校“插班”的误解。

“我们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两所学校必须使用‘物理隔离’措施进行划分,保障学生的安全,明确两个学校的责任。”在谢芳看来,两所学校事实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唯一的变化是在立新小学的学生面临无学可上的问题时,教育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过渡安置。这些孩子进入独立的教学楼后,就像普遍存在的一墙之隔的两所学校,两个不同的团队独立管理、独立运营,互不干扰。

“在学校或老师的眼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有家长认为会带来歧视,这是他们自身存在错误的心理预设,从而让自己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应该是由校区的隔离措施来承担责任。”谢芳说。

谢芳说,未来四年,上述隔离措施应该不会拆除。因为该方案既能解决立新小学学生的上学问题,又能保证周边按学区招生的规则,“是独立划分校区较为适宜的办法”。

务工者子女进百年小学遭遇隔离门 官方回应质疑

据官方人士称,立新小学的学生在操场活动时,卷帘门将放下,与勤惜小学隔开。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图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