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百年小学“隔离门”风波后,姑苏区文教委回应三大质疑)
立新小学原来的校址位于苏州古城区的小巷中,校门看起来有些破败。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图
江苏苏州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立新小学因校舍腾退后,800多名学生将被整体安排到当地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公办学校——勤惜小学的校址上念书。两所学校共用同一个校园,然而两校的学生们被用“隔离门”分开。此事经澎湃新闻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
为何教育主管部门决定把两所不同的小学放在同一个校园?既然安排两校共同一个校园,又为何使用“隔离门”?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校园,为什么勤惜小学的学生家长事先不知情?针对家长及社会关注的诸多焦点问题,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苏州市姑苏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多个单位。
这扇门将常年关闭,保证两所学校“相互独立”。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图
一问:为何决定把两所小学放在一个校园?
今年8月16日,苏州市姑苏区文教委发布公告称,因立新小学校舍不能正常教学经营,原来的在校生将被安置到勤惜实验小学(下称“勤惜小学”)内读书。姑苏区文教委提醒学生家长,8月25、26日办理登记手续。
苏州勤惜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苏州市古城区(姑苏区)具有百年历史的公办小学。中途该校停办过数年,2016年易地重建,当地将其作为一所优质小学加以打造,2016年开始招生。
作为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立新小学,是当地一所民办学校,与勤惜小学的性质迥异。那么,为何决定将两所学校“撮合”在一起呢?
姑苏区文教委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谢芳对澎湃新闻表示,立新小学的校舍在2016年已不符合抗震等级标准,存在安全隐患,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校方采取加固措施,但未果。后来又因为立新小学的校舍租约到期,姑苏教育投资公司(出租方)不再续租,因此,立新小学面临着无法继续在原址办学的问题,而校方又说找不到新的校舍,遂将无力安置850名学生的责任“抛”给了政府。
“考虑到立新小学学生数量很大,经过多方评估,整体安置是比较合理的方案。”谢芳说。
据谢芳介绍,勤惜小学最适合安置立新小学的学生,主要有两方面考虑:其一,勤惜小学是按照每个年级8个班的标准建设,目前只招收3个年级460名学生。根据事先测算,未来四年只需要每年级设6个班,即可满足周边居民的入学需求,而目前招收的班级均未饱和。所以,可以分出一栋独立的教学楼,达到两所学校共用校舍、独立办学的要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