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片带有超链接,记者点开超链接转至维基百科的“维基公共库”(Wiki Commons),该公共库提供了维基百科使用的图片版权信息以及使用条件等等。在这里,澎湃新闻记者找到了原图和原图的信息。
原图信息包括图片说明、上传日期、来源、作者、其他版本。
1950年到2010年全球鲑科养殖生产(以公吨计),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相关物种的情况说明。 来源:本人作品 作者:Epipelagic
该作者名为网络用名,是一位普通的维基百科(英文版)用户。
图片注释非常明确地指出:这位作者是使用了FAO提供的养殖生产量的数据制作了该图,而这张图并非来源于FAO。
那么,FAO的相关物种情况说明里有没有提到虹鳟是三文鱼呢?
点开FAO相关物种情况说明(FAO Species Fact Sheet)的超链接,进入的是FAO“鱼类搜索”页面,用户可以通过键入鱼类的名称获取该鱼类的基本信息,相当于一个鱼类的网上百科全书。
澎湃新闻记者键入Atlantic salmon(大西洋鲑的俗名),转至大西洋鲑的信息页面,页面显示了大西洋鲑的生物分类,FAO名称,生物性状等基本信息。
其中也包括每年养殖大西洋鲑的产量。
综上,通过FAO分别提供的每种鱼类的信息,这位维基百科的内容贡献者挑选了4种鲑科鱼类做出了一张堆叠式面积图,并于2012年4月22日上传添加至维基百科页面。
因此在引用这张图的时候,如果引用单个物种的数据(比如养殖虹鳟从1950年-2010年的年产量),可以说引用的是权威机构FAO的信息;如果引用这张图使用的分类作为依据,实际上只是引用了这位热心的维基百科内容贡献者。
而用这张图的分类,证明“养殖的三文鱼主要为4种,大西洋鲑、虹鳟、银鲑和一点点的王鲑,他们都列为养殖的三文鱼”,恰恰是使用维基百科作为信息来源的最大忌讳。
那么是这位热心的内容贡献者犯了分类错误,误导了信息使用者吗?
实际上,图片说明里非常明确地写着“Salmonid species”,澎湃新闻记者搜索了“salmoni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