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东没有二号人物)
不管个人形象上是利好还是利空,爱公开发声的刘强东的一举一动经常直接影响着京东的股价。不过这个周一,京东赶上了美国劳动节美股休市。
可以说,作为创始人刘强东很大程度上是和他所创办的企业京东划上等号的。这家1998年成立的企业,在过去的20年来一直有着太过鲜明的刘强东个人标签。
最直接的原因是虽然经过多次融资稀释股权,腾讯如今是京东的大股东,但是牢牢攥着京东近8成投票权的刘强东一直把持着京东这艘巨轮的方向盘。
于是,这些年京东的管理层里面,除了铁打的创始人刘强东,下面一水的高管都是职业经理人。从外界看来,京东并没有二号人物。
而这背后是事无巨细,无法放权的刘强东。
据了解,当年在银丰大厦,刘强东每天在办公室巡场,看看大家的工作状态,问问销售数据,每个采销战术的制定他都参与。
“在与他(刘强东)的高管团队沟通时,他们告诉我,公司每天都开例会,这么小的公司每天开例会很不容易。”也正是这一点,一定程度上打动了京东的早期投资人——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
2009年,京东进入快速发展期,刘强东曾给予旗下高管们充分的财权、人事权,并且“只看结果,不管过程”。2011年开始,刘强东陆续引入COO沈皓瑜、CMO蓝烨、CHO隆雨等CXO。随着CXO逐一到位之后,他几乎不过问具体业务了。
那个时间点,刘强东曾对外表示,“如果管理了十年,还不能放手,这是我的严重失败。”刘强东意识到,京东逐步做大之后,相比个人英雄主义,如今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系统的严密来管理京东。
但对于他这样的高控制型人物来说,主动有意远离公司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多年来只要没有出差,刘强东必定会在早晨8点30分准时到公司,与近百名京东管理人员一起开早会。在10~30分钟的会议上,刘强东能够快速就各方提出的问题做出决策。因为太过快速,曾有人形容京东早会“肃杀气氛令人战栗”。
即使后来几度放权主动离开公司,刘强东也没有远离早会。
2013年,刘强东最终下定决心暂别公司,开启美国“充电”之行。
相比2012年春节前后在哈佛商学院学习了40多天,这一次的刘强东“消失”更为彻底,2013年5~6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学习,连京东“6·18十周年大促”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现身,可以说决心非常彻底。2013年7月短暂在京东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大会上出现后,2013年8月他又去了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游学,其间大概有4个月,完全没有回国。
对于去美国忙些什么?刘强东表现得有点无辜,“我没有在那儿做太多事情,就是享受下纯粹的学生时光。”有消息称,去了美国的刘强东换了电话号码,连国内的高管都联系不上他,邮件则是唯一的沟通方式。
然而,淡出并不是容易的事。业内流传这样的段子,一天早会,有同事刚宣布一项产品将上线,电话里就突然传出刘强东的声音,他没有向大家打招呼,而是直接提出有些细节需要改进,并要求立即落实!在座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原来老板在美国也会听早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