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生存状态而言,普通高校的贫困生比名校的贫困生更值得关注,因为各方面的资源都会流向名校,这也是一种马太效应。
根据我的个人经历,北大的学风是比较正的,没多少乱七八糟的幺蛾子。只要你认真学习,不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我当然不否定家庭出身的影响,“全面发展”的某些维度确实是烧钱、拼人脉的,但这些东西并非必不可少。
有些时候,贫困生是被自己的影子吓到了。比如有的人在中小学期间一直是学校的尖子,享受着众星拱月的待遇,到了北大发现再努力成绩也只能居于中等。没有了成绩这项优势,又发现才艺、社交能力不如城里的同学,于是丢掉上进的动力。
也有同学在中学阶段过于刻苦,过于压抑,迷信中学老师“考上大学就轻松”的说法,上了大学便放飞自我,沉迷游戏。
这需要学校、老师进行引导,但更重要的在于贫困生自己。他们需要做的是调整心态,重新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确立可行的未来目标。不要让贫困这顶帽子成为自己终身的束缚。
考上北大之后怎么办?答案很简单,继续依靠自己,就像之前一样。任何一个有出息的北大人,不论家庭出身如何,都不应该拿社会因素为自己找原因。
▲考入北大只是人生另一个起点而已。
北大不是“上流社会”的培养皿,北大人应该以把社会分为“上流”“下流”的观念为耻。它只是一所学校而已,而学校是用来学习的。认识到这一点,便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只不过在大学里,培养学习的能力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是我在北大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这本是常识。同学,你才18岁。大学是一段奋斗的结束,更是另一段奋斗的开始,而后一段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之前的跑道是固定的,现在你在开跑之前,要先自己挑选跑道。
还不要忘了,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要拿出国、保研、毕业起薪这些“短期业绩”判定输赢。让子弹飞一会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