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话为什么听起来像日语(4)

www.antiquew.cn/news/ 2018-09-06 13:11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可惜吴音并没有风光很久,到了隋唐时期,长安、洛阳地区的语言成为了华夏正统,传入日本后被称为“汉音”。日本朝廷大力推崇汉音,而吴音则被认为是地方音,难登大雅之堂。

但就像今天的上海人赶不走硬盘一样,日语也赶不走土包子吴语。日本国史《日本书纪》就用汉音写成,而记录了日本上古神话故事的《古事记》则用吴音记载。

失落的吴音和许多古代文人一样,抱上了佛脚。吴音在佛经中扎下了根。从此,两种语音的分工日渐明确,佛教用语多使用吴音,儒学用语更多使用汉音。

浙江人学日语,三十天就够了2017年12月12日,日本京都,“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在京都市清水寺公布代表今年社会民情及大事件的年度汉字“北”字 / 视觉中国

公元798年,日本官方诏令记载:“用汉音,读五经,明经之徒从之读十三经也。如诗文杂书,吴汉杂用。佛书仍旧以吴音读焉。”

直到如今,日本的佛经依然在用古汉语音诵读,尤其以吴音为主。日本人若要一心向佛,还要去专门的佛教大学学习如何发音。

佛教用语往往十分稳定,极少发生改变,吴音也就沾了光,至今依然活跃在日本的佛教和文化界里。

在佛经里找到了一线生机的吴音,又得益于日本的岛国优势,极少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这才得以在几千年后,和当代的浙江话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浙江人学日语,三十天就够了日语注音的《心经》 / benricho.org

同音不同命

不过,像又怎么样,浙江话和日语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轨迹。

想要听懂日漫和日剧的中国年轻人,开始捧起了《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2015年已经有95万以上的中国人在教育机构里学习日语。

反观吴语,一个曾经有7952万人作为母语的方言,如今却在一步步走向“安乐死”。

吴语爱好者“神样胡桃”绘制了一份“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表。根据图上的数据,西南官话区的云贵川渝方言地位牢固不可动摇,比例最高的重庆,青少年熟练使用方言的比例高达97.5%,换言之,普通话推广工作在重庆的效果几乎等于没有。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