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话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方言,继承了许多中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对外地人而言,听懂浙江话的难度并不亚于听懂一门外语。
对于不精通浙江话也不精通日语的大众而言,很容易产生“相似”的感受。再加上得到几个具体的词汇作为佐证,就算对两种语言丝毫没有了解,也可以轻易下出定论:浙江话听起来很像日语。
于是,听感上的相似带来了很多乌龙:说着纯正温州话的温州人北京被当成日本人,不明真相的北京群众还热情地称赞“小伙子普通话学得真好”。
日语中的吴音
这么多理据在前,很难用一个“巧合”概括了事。事实上,日语的确与浙江话有渊源。
日语从古代中国引进了汉字,即便后来依然在致力于“去汉字化”,但日常使用中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汉字。
2010年(平成22年)公布的《常用汉字表》共有2136字,构成了日本目前所使用的汉字的基础。
这么多的汉字,怎么读?日语里有两种读法:音读和训读。训读是指用日语原有的发音,音读则是模仿汉语的读音。比如“青”字的音读是“sei”(せい),而训读则是あお(ao);“恋”的音读是“ren”(れん),训读是“koi”(こい)。
吴音就是音读中的一种,也是传入日本时间最长的音读,在南北朝时期就进入了日本。
当时的吴音是江南地区的通行语音,因为古代江南属于吴国,所以这种称为吴音。而江南一带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很自然的,吴音就随同丝绸和瓷器一起漂洋过海,登上了日本的土地。
可以说,古代江南最成功的文化输出,就是把吴音传入了日本。1941年的《日本基本汉字》中收录汉字3000个,音读汉字中吴音占了37.8%;到1981年,《常用汉字表》中吴音仍占37.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