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江浙沪地区吴语的生存空间的确不容乐观。曾经的吴侬软语如今已经被人们抛弃,普通话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在浙江金华,67%的小学生出生后最先接触、最先学习到的语言是普通话,仅有29%的小学生和39%的初中生对方言的熟练程度高于普通话;有37%的调查者曾经用方言与父母长辈交流,但后来逐渐惯用普通话,与父母交流也改为使用普通话。
这样的变化,自然是因为标准的普通话对个人发展、社会生活更有利。在254名调查者当中,54%的人认为家乡话“非常亲切”,但认为家乡话“非常有用”的仅有27%,而75%的人认为普通话“非常有用”。
不可否认,多年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浙江成效极高。
1958年时,来到浙江的外地人还需要方言翻译,才能和本地人交谈。下放到浙江黄岩县的青年高傅曾记录:“这里的方言很难懂,大部分通知都只能听懂几句。”
而如今,浙江小学、幼儿园学生的普通话使用率早已高于方言,真正实现了“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同样受到普通话挤压的,还有更南边的闽南话和粤语。这两种同样历史悠久的方言,和吴语一样,跌入了使用率的谷底。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以深圳、厦门为主的大城市就以普通话教育为主了,福建城区83%的儿童在交流中主要使用普通话。
一山不能容二虎,普通话强势生长,方言就只能逐渐弱化。公司里禁止说方言、使用方言者或普通话不熟练者轻则罚款,重则开除的新闻屡见不鲜。
各类问答网站、论坛里,“吴语的未来怎样”的话题之下,几乎所有的回帖都持非常悲观的态度。很难想象这样一门方言,曾经是古代红遍南北的热门IP,以至于清朝的北京人都以学吴语为时尚。
参考资料:
1.王力.汉语对日语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1984.
2.成春有、游衣明.日语吴音汉音子音差异比较研究[J].外语研究.2004.
3.赵元任、倪大白.吴语的对比情况[J].国外语言学.1980.
4.曹剑芳.连续变调与轻重对立[J].中国语文.1995.
5.陈忠敏.汉语方言连续变调研究综述[J].语文研究.1993.
6.栗霞.日语汉字音读中的吴音与汉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
7.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8.付志坚.关于日语汉字的音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
9.游汝杰.吴语元音的简约性问题[A].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2006.
9.W.E.Deal,Hnad Book to Life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Japan,Facts On File.
10.WALS Online-Feature 2A:Vowel Quality Invetori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