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乾隆并不避讳而将之公布于天下:
“去年春,朕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此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京调摄。”
那么,乌喇那拉氏究竟做了什么“迹类疯迷”的事呢?
据说,乌喇那拉氏与乾隆发生激烈争吵后,又哭诉于皇太后面前,后者劝慰不能,其在激愤之下竟将头上青丝全部剪去。乾隆得知后,怒不可遏,因为按满洲习俗,男子截辫、女子剪发系至亲长辈大丧之时,皇后的乖张之举无疑是最犯忌讳的。
那么,乌喇那拉氏究竟为何突然发飙,目前也是众说纷纭。有说乾隆南巡时拈花惹草的,也有说乾隆要收纳江南美女的,此外还有说乾隆打算升令妃为皇贵妃而遭继后强烈反对的。此外,笔者窃以为,也许是因为继后当时更年期、情绪突然失控所致吧!
乾隆三十一年,也就是被废后的第二年,乌喇那拉氏于惨淡中告别人世,身边仅两个宫女。而且,乌喇那拉氏身后极其凄凉,她既未入葬裕陵地宫,也未单独建陵,而是与六年前去世的纯惠皇贵妃苏氏附葬在一起。据载,乌喇那拉氏下葬之日,未入享,亦无祭。乾隆对她的恨,可谓淋漓尽致了。
三、高贵妃并不跋扈
乾隆早期的妃子中,高贵妃是比较重要的一位。不过,和《延禧攻略》中那位跋扈善妒的高贵妃所不同的是,乾隆对她的评价颇高,感情也比较好。
高贵妃大约在四阿哥弘历成婚后通过选秀女的方式进入府中,其最初仅为使女,地位不高。雍正九年(1731年)时,弘历府中一下宫女子遇喜;十一年十二月时,一宫女再度有喜。不过奇怪的是,两次遇喜均未有子女出生的记载。十二年三月,雍正亲自下谕,将“宝亲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为王侧福金(即侧福晋)”。
从这些语焉不详的记载中看,这位两次怀孕而两次流产的下宫女子很可能就是高氏,否则高氏也不会被突然提封为侧福晋。而从这些记载也可以看出,高氏年轻时或许姿色过人、温柔体贴,否则弘历也不至于对她如此迷恋。
显然,高贵妃被《延禧攻略》狠狠黑了一次
由于当时弘历只有正福晋富察氏(即后来的孝贤皇后)和两位侧福晋(另一位为庶妃富察氏,即后来追封的哲悯皇贵妃),高氏之地位显而易见。乾隆继位后,高氏被封为贵妃,而另一位侧福晋富察氏已经去世,高氏遂成为皇宫中仅次于孝贤皇后的第二人。同年,高氏母家也由内务府包衣抬旗入满洲镶黄旗,这在当时无疑是极大的恩典了。
然而,或许因为天生纤弱、气血不足,或许是早年落下了毛病,高氏在乾隆年后一直身体不佳,此后再无生育。乾隆九年(1744年),高氏旧疾复发,在其病危之时,乾隆将之晋封为皇贵妃,以慰其心。两日后,高氏终因病势沉重、回天乏力而于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去世,年约35岁。事后,高氏被谥为“慧贤皇贵妃”。
从《心写治平》上的画像看,高氏兰心慧质,相貌秀美,眉梢间有一种清丽婉约之美,这或许与其早年熟读诗书有关。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慧贤皇贵妃与孝贤皇后均深受乾隆宠爱。每年宫中的家宴,慧贤与皇后均为头等桌,菜式菜品完全一样,而其他妃嫔则为二、三等桌。圆明园中,乾隆的妃嫔们都住在天地一家春,只有皇后与慧贤皇贵妃有单独的住处,后者所在为景色绝佳的韶景轩,离乾隆的寝宫很近。
所有妃子当中,乾隆只给少数几个人写过悼念诗,其中尤以孝贤皇后及慧贤皇贵妃最多,由此也可看出这两人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如慧贤皇贵妃去世当日,乾隆在挽诗中称“伤逝之感,不能释于情”,诗中有“廿年如一日,谁料沉疴臶;嘱我为君难,不作徒背面”之语,其语气哀婉,情意真切。此后数年,乾隆每至填仓日(即仙逝之日)均做诗怀念,以追忆过去、寄托哀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