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说这真如《延禧攻略》中那样充满神迹一般的戏剧性,明眼人肯定不信;但你要说这其中平淡如水,什么都没发生,我也一百个不相信。
真当大清后宫是过家家了?
更别说,令妃还和充满传奇光环的“香妃”(容妃)在后宫中还有十几年交集, 这其中的可演绎之处那就多了去了,高手对招啊。可惜了,《延禧攻略》只是蜻蜓点水。
一生之痛:早夭的皇子们
在我看来,令妃在历史上最重要的存在感未必是她在后宫内有多受宠,反正乾隆也并不真心爱她;或者说曾经做到了皇贵妃这样的高位,反正也没成为皇后;而是在于,她生下了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未来的大清皇帝嘉庆。
乾隆一生一共生了十七位皇子,十位公主。皇位能被永琰拿到还真主要是靠运气,而不是永琰从小就有多么英明神武。
乾隆是个正统观很强的皇帝,一心想把皇位传给富察皇后生的嫡子,但奈何被乾隆夫妇寄予厚望的皇次子永琏9岁时就病死了,皇后所生的第二个皇子——皇七子永琮则更是只活了20个月。富察皇后不久后也部分因为悲伤过度而撒手人寰,乾隆的嫡子梦就此梦碎。
当两个“嫡子”相继去世之后,五阿哥永琪一度成为了乾隆最喜欢也是最给予厚望的皇子,这一点,《还珠格格》和《延禧攻略》在大方向上倒是没有乱说。
永琪年少时便精通满语和骑射,而这正是乾隆及大清皇室最为重视的两项技能,被视作满人打天下保天下,维持民族特性的看家本领,因此也让永琪在乾隆心目中得分甚多。
还有个野史流行的说法是,乾隆二十八年,乾隆在圆明园时恰逢火灾,时年22岁的永琪此时表示为了君父不惜性命的勇气与忠诚,亲自将乾隆从着火的宫殿中背出,让乾隆深受触动,这是孝顺儿子啊。
两年后,乾隆将只有24岁的永琪晋封为“荣亲王”,永琪也成为了乾隆诸子中生前第一个得到亲王封号的。
但凡有点政治眼光的人此时应该都看出来了,永琪很可能是乾隆属意的帝国储君了。
但让乾隆没有料到的是,永琪活得也不长,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便已早早去世,年仅25岁。
由此,乾隆已经接连丧失了三位属意的帝国继承人。你看,这是一个多么符合宫斗剧气质的“阴谋论”啊,三位有望继承皇位的皇子都去世了,特别是永琪,封亲王即去世,嗯,谁是那个潜伏在宫中数十年的主谋啊,给我找出来!
永琪去世留给乾隆最大的难题是,皇子中已经没有特别优秀的“好苗子”了。在康熙晚年,是因为出色的皇子太多,才让康熙对继承人问题头疼不已,而乾隆则遇见了一个完全相反的问题,根本找不到出色的儿子。
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乾隆实在太高寿,活了八十九岁。按照当时皇族的平均年龄,五十多岁已经算得上高寿,
乾隆的很多儿子,都在乾隆生前就纷纷“到点”去世了。我们如果以乾隆最喜欢的嫡子永琏为例,他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即使幼年不夭折,他也基本不可能活到乾隆去世的1799年,即使活到这一年永琏已经69岁了,要知道,除了乾隆之外,大清朝活得第二久的皇帝就是康熙了,刚好69岁。
再以永琪为例,他出生于乾隆六年(1741年),1799年时他也58岁了。你说,即使能活到58岁那么久,乾隆放心把江山交给一个随时可能到点驾崩的皇子手中么?
事实上,到了乾隆晚年,也就5个儿子还活着,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在这么小的范围里面,永琰倒是真有点“脱颖而出”了,他有三个相对的优势。第一,永琰年轻啊,乾隆二十五年才出生,此时,乾隆已经50岁了;第二,永琰虽然平庸,但身上没什么明显的硬伤,不像十一子永瑆虽然文采出众,但却过于文弱,十七子永璘不好读书,喜欢寻花问柳;第三,永琰的母亲是令妃诶,最高曾做到主理六宫的皇贵妃,多少也有点“子以母贵”的政治光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