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6月7日,以“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韩春雨作为受邀嘉宾在会上作了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在这一科学界的重要会议上,韩春雨的科研报告第一次当面遭到同行的质疑。韩春雨也并没有完成原本两天的全部会议议程。据与会者透露,他的导师强伯勤院士建议韩春雨留下来与同行进一步交流,但韩春雨依然选择离开。
质疑继续发酵。
2016年7月29日,此前曾宣布可以重复韩春雨实验结果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者盖坦?布尔焦称,尽管他和同事在过去的一个月做了多次尝试,但最终发现NgAgo-gDNA无法进行基因编辑。他呼吁《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另外,美国、西班牙等多位科学家也公开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gDNA系统的基因组编辑结果。
实名质疑
几个月后的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实验室,他接受了《科技日报》独家专访。
在那次采访中,他明确告诉记者,自己重复过实验,“论文发表之前按要求重复过实验,论文发表后也重复过。” 他表示,确实有几家实验室做出来了,“我不会说出他们的名字,但过一阵你们会知道”,因为 “担心他们受到媒体骚扰”,“我不能让人家当挡箭牌”。
韩春雨还说道,如果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愿意实名出来,他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质疑在《科技日报》刊登此次报道的当晚达到白热化——国内13位科研人员实名公开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无法成功的结果,呼吁有关机构启动学术调查。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 院士邵峰公开了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一封信,建议河北科技大学按照国际惯例启动调查。
随后,科技日报记者再次来到河北科技大学,请他按照之前所说的,在有人实名表示无法重复试验后,说出重复出实验的人。本报记者在该校门口偶遇骑着破旧自行车、略显憔悴的韩春雨。他认为,别人重复不了,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他本人正在抓紧时间进行重复实验,“每天工作到凌晨。”他仍拒绝透露重复出实验的人。
对于有科学家建议他公开重复实验过程和数据的要求,他表示,愿意和前来沟通的科学家交流。 然而与之有过交往的同行学者给出相反说法。“我们派学生过去都进不了他的实验室。”一位研究人员对科技日报说。
当天,记者一行找到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孙鹤旭办公室。他拒绝回应任何问题。
几天后,河北科技大学就韩春雨实验结果受质疑作出书面回应称:已有机构用韩春雨团队技术实现基因编辑,具体信息会适时向社会公布,并恳请社会各界提供和谐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给予他们多一点支持、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
发表评论